元朝并非亡于朱元璋之手,是如何崩溃的?

元顺帝兵退上都之后,看到遭红巾军一部劫掠焚烧,到处残垣断壁,四处瓦砾。见此情景,顺帝一行人心凉了大半,本想再远窜和林,不过当他们听说明军并未有大部队追来,才放下心来休整。

元朝虽败,依然控制着大漠草原、东北辽阳、朝鲜、西部甘肃、陕西及云南等地,让元顺帝觉得有重回大都的希望,一度企图恢复旧疆,夺回大都,重返中原。


朱元璋占领大都后,为了彻底击溃蒙古势力,占领北方,迅速发动了三次较大的战役:

一是太原战役

朱元璋是位懂谋略的帝王,他深知山西的王保保不除,大明将无宁日。于是,他下令徐达、常遇春两人立即率军进攻山西,同时又增派汤和等人作为增援。明军一鼓作气,连攻下泽、潞两州(晋城和长治),准备合围云中(太原)。

接到顺帝紧急命令的王保保,正往大都方向赶,听说明军正要倾其老巢,他立刻回军。走到半路,明军已经攻下太原。双方迅速摆开阵势,王保保挑选数万精兵,准备拼死一决。结果,王保保一个部将被明军策反了,连夜劫营。元军顿时崩溃,王保保惊慌中骑上一匹马就跑。结果,除了王保保带走的十八骑兵外,数万劲骑,不是被杀,就是投降明军。

王保保先逃至大同,担心明军追来,又逃往甘肃。由此,山西皆为明军攻克。

明军一鼓作气,稍事休整后又开拔,准备克复陕西。

二是明朝北征

元顺帝思念大都心切,命右丞相也速率数万骑兵经通州攻大都。当时通州由明将曹良臣驻守,兵员不满千人,他只得使疑兵计,在白天夜里轮流不断让人摇旗呐喊击鼓不绝。以为明军人多,也速疑心重重,失去了进攻大都的最好机会。

朱元璋终于明白顺帝的心思,急遣大将常遇春率所部从凤翔急行军驰援大都,在优势兵力下,明军数战皆胜,接连攻克会州(今辽宁平泉)、大宁州(今辽宁朝阳)。惊恐万分的顺帝现在连上都也呆不住了,只得逃往应昌(今内蒙克什克腾旗)。

常遇春明军势锐,一举攻克上都,斩首数万,降敌一万有余,得辎重、牲畜、粮草无数。

陕西方面,徐达一军直下奉元(今西安),元将张思道未战即逃,李思齐虽有十万大军,也不敢做像样的抵抗,西奔临洮。徐达与诸将异议,坚持己见,他认定要先拿关中元将中最硬的李思齐开刀,直下陇州(今陕西陇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兰州。由于事先做过不少“思想工作”,李思齐向明军投降,附近元军残部皆望风降服。

张思道从奉元逃跑后,向宁夏方向逃跑,留其弟张良臣和姚晖等人守庆阳。到了宁夏,穷蹙势孤的张思道走投无路,只得投靠王保保。王保保恨他以前跟自己争关中,立即把他押入囚牢关了起来。庆阳方面,张思道之弟张良臣诈降,伏击歼灭了几万明军。徐达闻讯大怒,指挥四路大军围攻庆阳。元廷派出数道兵增援,皆被围城明军打败溃逃而去。坚守数日,庆阳城中粮尽,守将之一的姚晖向明军投降,张良臣等人跳井未死,被明军捞出后,当着全军面斩首。

三是沈儿峪决战和奔袭应昌

王保保得知庆阳失陷后,便集优势兵力猛攻兰州。数日难克坚城。愤懑之下,王保保率元军在兰州附近大掠泄愤。出乎他意料的是,明朝大将徐达来得快,两军在定西车道峪相遇。

元、明两军中间隔一条深沟,树栅其间,作持久相斗状。明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王保保粮草虽不少,但是元军已经被打怕了,战斗力不强。徐达使心理战,命令明军昼夜不停发动假攻击,使元军不得片刻休息。闹腾了两天,明军忽然闭营假装休整,筋疲力尽的元军谢天谢地,终于有机会吃块军粮想歇一觉。殊不料,大半夜间,明军全军发动攻击,又累又乏的元军根本不敌,近十万将卒被生擒,王保保仅与妻儿数人北走黄河,“得流木以渡,遂奔和林”。

东路明军三路北上,急袭应昌,元顺帝忽染痢疾身亡。元宗室出逃,宗室及官兵投降无数。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登基”,改元“宣光”,即杜甫《北征诗》中之意:“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颇有中兴大元之意。

不过皇位还未坐热乎,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已经统大军杀来。本来他是大将常遇春的副手,常大将军在攻克上都后得暴疾身亡,所以小李就成为这支大军的总指挥。听说元顺帝已死,皇太子还在应昌,求功心切的李文忠马上向这座城市发动进攻。结果自不必说,明军杀擒元军数万,并活捉了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的皇后、嫔妃、宫女以及他的儿子买的里八剌。“新帝”腿脚利索,又逃过一次大难,最终逃往和林。

此后,在漠南的蒙古官吏军民大量投降明朝,辽东地区蒙古将领也投降明朝,1370年,高丽正式投降明朝。这样,蒙古势力全部退回到大漠草原。

明洪武五年,朱元璋怕北元卷土重来,派徐达、李文忠等人大军四出,统十五万精骑准备彻底消灭王保保和爱猷识理达腊。明军初战得利,但进至岭北,遭遇王保保埋伏,大败一场,死了几万人。“明年,扩廓(王保保)复攻雁门,(明太祖)命诸将严为之备,自是明兵希出塞矣。”

明军在北部沿边设哨探、建烽燧,驻守山间各隘口,并征调大批劳役,开始依险修筑边墙(即明长城),并主动送还北元昭宗之子,提出“君主沙漠,朕主中国”,相安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