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与中国有渊源,为何却非国人所发明?

北宋诗人朱翌的《折骨扇词》中有这么两句“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表现了古代文人骚客对折扇的喜爱之情。中国自古就为“扇子王国”,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传承至今并被人们所喜爱的就属团扇与折扇。团扇因其状似圆形,暗喻合欢吉祥之意,故又称“合欢扇”。而折扇又称之“折叠扇”,也有称为“聚头扇”。

团扇

团扇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最早出现于商代,材料来自野鸡毛。当时扇子的作用不是取凉,而是作为皇帝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的。直到西汉之后,扇子才开始用来取凉。到了东汉,羽扇的材料多数该为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上面还多了点缀的绣画。隋唐时期,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这时的团扇以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

其实,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之后才分团扇和折扇。

那么,折扇的来源是怎样的呢?

折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归纳起来分两大类:起源于中国和起源于日本。

中式折扇

关于这两种起源说,都还缺乏决定性证据。

不过,北宋出现折扇的说法却有诗句为证。如金朝完颜《蝶恋花·聚骨扇》:“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杯中透。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而同一时代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其中却有这样记载:“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并注云:“倭国乃日本国也……”

于是,有人以此作为证据认为折扇起源于日本,这就是折扇起源于日本的来源。

高档中式折扇:9寸块金仿明乌木泥金

如今,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是:折扇是由中国类似于折扇的某种扇子传入日本,然后在北宋时期再由日本经高丽传入中国,逐渐改进与革新,并赋予新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到了明代,折扇开始广泛流行,据说是与明成祖朱棣曾大力提倡有关。不过,折扇出入可以藏在袖中,确实携带方便。

据考证,当时制扇作坊遍布各地,其中最有名的有杭扇、吴扇、川扇、歙扇、青阳扇、溧阳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等等。扇骨、扇面制作精良,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深受文人墨客喜爱;还衍生出扇袋、扇坠、扇盒等附属扇子的工艺品。

日式折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大小骨一样宽窄,多为九扇骨和十一扇骨。

日式折扇

由于中国文人官宦对于折扇的青睐,大骨逐渐加宽二三厘米,以便创作与雕琢。这样一来,中式折扇的大骨明显宽于小骨。此外,中式折扇有十二档、十三档、十四档、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三十档乃至四十档不等;长度,开度,也多种多样。

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折扇生产国和出口国,销往多国,也包括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