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换来了最终的胜利。尤其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更是涌现出了包括佟麟阁、张自忠、戴安澜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全面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是谁呢?答案就是——郝梦龄!
郝梦龄,1898年2月18日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一户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三年私塾的他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因老板过于苛刻,郝梦龄忍无可忍决定离开,为谋求生路,于是投奔了远房亲戚魏益三部当兵。
魏益三看他勤奋好学,先后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郝梦龄。图源网络
毕业后,凭借自身过硬的军事素养,郝梦龄屡立战功,职位也是一路升迁。1930年中原大战后,郝梦龄就兼任郑州警备司令,没过多久又升任第九军副军长、军长等职。
升官发财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但是郝梦龄不觉得,反而因为参加了多年的内战感到身心俱疲。
在郝梦龄看来,作为一个军人,应该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是靠着国家的内战,在自己人的尸体上建立功勋。
中原大战结束后,郝梦龄曾率部与工农红军交战,此时他早已厌倦内战,产生了强烈的消极情绪,结果被红军打得大败。
1935年,蒋介石开始在江西对工农红军展开第五次围剿,郝梦龄再次与共产党的军队作战。
这一次,郝梦龄对于参加内战已经是彻底心灰意冷,于是向蒋介石提出来要“解甲归田”。
蒋介石勃然大怒,骂他不忠心,但是没有批准他辞职的请求,而是派他前往贵阳、独山、遵义等地,率第九军负责修筑川黔、川滇公路。
两年后,郝梦龄以父亲生病为由,再次请求“解甲归田”。这次蒋介石更生气了,把他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实际上相当于解除兵权软禁起来。
郝梦龄正在去四川陆大的途中,得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此事关民族生死存亡之际,郝梦龄立即向国民政府请缨,要求北上抗日。
他在请求报告中写到:“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
一开始国民政府没有批准他的请求,后来郝梦龄再次提出申请,由于华北前线战事吃紧,国民政府这才同意他北上抗日。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自古以来河北大地上就不乏舍生取义的慷慨豪迈之人,如今国难当头,郝梦龄也将追随前人的脚步,在那份伟大的名单上书写自己的名字。
▲蒋介石。图源网络
事实上,这次郝梦龄也的确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前线的。
在率部路过武汉的时候,他利用部队休息的时间回家与家人告别。
郝梦龄深知这一走,很有可能就是有去无回,可是他不知道该怎样跟家里人说。想来想去,郝梦龄趴在桌子上写了一封信,一整晚,写了撕,撕完又重写,直到天亮方才写好,放在抽屉里。
对于这一切,郝梦龄的夫人剧纫秋都看在眼里,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便将这件事悄悄告诉给女儿郝慧英。
郝慧英当时才15岁,她跑去将信拿出来,只见信封上写着“留给慧英儿,二十七年拆阅”。郝慧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信要等到明年才能拆?于是她跑去找父亲问个明白,还准备当场把信给拆了。
郝梦龄一时情急,把信抢过来撕掉,丢在痰盂里。
等郝梦龄出去后,郝慧英提着痰盂去厕所里,将碎纸捞出来用水冲干净,一点一点拼出信上的内容:“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全家人看过信后抱头大哭,都舍不得郝梦龄走,怎奈何将军去意已决。
走之前,他对家里人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如果国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说罢,郝梦龄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抗战照片。图源网络
1937年10月10日,这是郝梦龄来到忻口前线的第六天,他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就率领部队加紧修筑防御工事,以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
但是多少时间也不够用,就在这一天的凌晨2点半,郝梦龄部与日军的先头部队交上火,经过一番英勇的作战,终于打退来犯之敌。
作为一员征战沙场多年的宿将,郝梦龄知道,这只是敌人的试探性进攻而已,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打开日记本,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日为‘国庆’纪念日,回忆先烈缔造国家之艰难,到现在华北将沦落日人之手,我们太无出息,太不争气。”
第二天,日军指挥官板垣征四郎集结五千精兵,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忻口发起了进攻。
板垣征四郎轻蔑地看着对面的中国军队,在他眼里,那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自己所指挥的可是大日本帝国最精锐部队之一的第五师团!他相信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能攻下对面的阵地,进而直接攻取太原。
眼下的情况对郝梦龄是极度不利的,一方面中日军队之间实力的差距确实太大,另一方面己方的增援部队仍在路上陆陆续续往这里赶。
但是郝梦龄没有选择的余地,忻口背后就是太原,如果忻口失守,太原将直接暴露在日军的枪炮之下,同时附近的防线很有可能随之崩溃。日军是不会给时间让自己把部队集结完毕的,既然他们已经打过来了,那中国军队也只有拼死一搏了。
为了鼓舞部队的士气,郝梦龄多次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可自身也是伤亡惨重。
尤其是以南怀化阵地的战势最为惨烈,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南怀化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的204高地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13次之多!最终郝梦龄率领的第九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夺下了204高地。
当天郝梦龄在日记里如是写道:“往日见伤兵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抗战照片。图源网络
10月15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歼灭敌人,收复中央阵地,给郝梦龄增派了七个旅的兵力,由正面袭击,左右两侧同时出击策应,以期夹击敌人。
16日凌晨,郝梦龄身先士卒,兵分数路向日军阵地发起反击,一口气攻下几个日军占领的山头。
凌晨四点多,天色已经有些微亮,郝梦龄又赶到另一处阵地去督战,以期巩固战果。
当时跟随郝梦龄的参谋处长李文沼发现,日军已经察觉到我方动向,机枪小炮一起射过来。为了保护郝梦龄的安全,他劝其进指挥洞内休息,可郝梦龄没有同意。其他将士也一起苦苦劝说,郝梦龄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凌晨五时,郝梦龄率领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五旅旅长郑廷珍等将领继续带兵前冲。在追击的过程中,郝梦龄的腰部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不幸当场殉国,跟随他一起冲锋的刘家麒、郑廷珍也相继牺牲……
从此郝梦龄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9岁,他也成为抗战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郝梦龄将军的牺牲,极大的激励了抗战将士的斗志,日军始终无法从正面攻克忻口。
忻口战役中,虽然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却也极大的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后来的太原保卫战争取了时间。
10月24日,郝梦龄的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11月16日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后以国葬仪式将郝梦龄遗体安葬在武昌卓刀泉,一万多人参加了葬礼。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特意为他谱写了《郝梦龄悼歌》。抗战胜利后,为纪念郝梦龄的功勋,国民政府将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武汉人民恭迎郝梦龄、刘家琪灵柩。图源网络
后记
1939年的一天,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正在外面散步,突然被一个小孩叫卖茶叶蛋的声音给吸引。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像这种小孩子随处可见,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冯玉祥走了过去,向那个小孩打听:“你姓什么,从哪来的?”
小孩回答道:“姓郝,是河北藁城县庄合村人。”
听到这个姓和地名,瞬间触动了冯玉祥记忆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他接着问道:“你们那有个叫郝梦龄的,你认识吗?”
没想到,那小孩答道:“那是我爸爸。”
冯玉祥听罢,急急忙忙让那个小孩带自己去他们家看看。
冯玉祥来到小孩子的家中,只见他们一家人挤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除了床和桌子,什么家具都没有,生活十分艰难。
原来郝梦龄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直以清廉自居,还不时的接济一些贫困的亲朋好友,因此去世的时候,家里没多少积蓄。
冯玉祥也没有想到,烈士的家属生活竟是这样的,鼻子一酸,差点流出了眼泪。
▲冯玉祥。图源网络
回到办公处后,冯玉祥让秘书写了个报告,把这件事情回报给蒋介石。
后来国民政府特批了两万块钱给郝家,还替他们家报销学费,这才改善了郝梦龄遗属的生活条件。
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郝梦龄这样英勇杀敌、精忠报国的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才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可是回想一下,如果当初冯玉祥没有发现郝梦龄的遗属,那作为烈士亲属的他们,生活该过得有多凄苦?
郝梦龄作为一个军长,其家属尚且如此,那其他千千万万个烈士们的家属会过得怎么样呢?
所以,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不应该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发生。
也许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情不多,但是至少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忘记过去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易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