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恐怖面具、穿重甲!我们祖先的军队竟如此生猛?

商朝是目前我国可以确定的第一个王朝国家,极其丰富的青铜器出土量让同时期其他文明黯然失色。从甲骨文上看,商朝的数百年历史当中始终贯穿着对周边各民族、方国的征服以及掠夺战争,而要维持、赢得战争就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

目前商朝一共出土了数十辆战车,青铜兵器更是数以千计,出土量超过同时期任何文明。根据研究,最大动员兵力也有三万人,同样不弱于同时期各文明。但因为商朝不像古埃及等其他文明那样有壁画和雕塑传世,所以最重要的步兵阵型、作战方式却无法在甲骨文里获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所幸商人喜欢陪葬,大量陪葬的武器、车马,通过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给学者们以启发,从中探寻一些关于商代步兵队列阵型的信息。

首先说说苏村商代兵器窖藏。

苏村地处陕西省城固县宝山镇,是汉中地区商周铜器的重要出土点。1976年,在苏村小冢村西北一个深约3.5米、直径1.3米的深坑中发现了一个封闭的商代铜器窖藏,其中保存有青铜器一共413件。除有两件铜方罍外,剩下的411件青铜器全是兵器和防具部件。其中青铜兵器有戣(一种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戈)81件、戈14件;防护部件有青铜面具23件(面具上方有两个孔洞可用皮、绳绑在头上固定),面具高16.5厘米、宽17.7厘米,两眼中距约7厘米。

跟这么多兵器埋在一起,面具很显然是配套使用拿来防护脸部的,而且尺寸与人脸尺寸也大致相符。此外还有形如牛头的兽面大铜泡11件,同样在双耳双角附近有供绳索穿系的孔洞,兽面铜泡高15~18厘米,上部两角末端之间宽18~19厘米,下端宽14~16厘米。据学者推测应该是覆盖在盾牌上加强防御的盾泡。剩下的铜泡分两种,一种较大的圆孔顶铜泡90件,直径为11.5厘米;较小的尖顶铜泡192件,直径为10厘米。这些铜泡在边缘处都有2~8个小孔,推测是用来安在皮甲要害部位加强防御的。

苏村窖藏一共有各种铜戈95件,因此这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百人队,共有士兵95人。虽然人数很好推测,但队形纵深排列就要通过防具来推测了。

在古代军队中,防护装备最好的肯定是前排士兵,他们承担着稳定战线、最先接战等重要作战任务。苏村小冢窖藏里用在盾牌上的兽面盾泡只有十一件,所以推测这个百人队的第一排由11名战士组成,他们装备盾牌和面具,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第二排则由12名战士组成,与第一排战士错开半个身位,这样既可以让第一排战士保护自己又能相互配合杀伤敌人,第二排战士装备剩下的12件面具。

这时候还剩下72名战士,72除以12正好得到6的整数,算上前两排,因此这个百人队的作战队形应该是组成8排纵深,第一排11名战士,剩下其徘全部为12名战士,并与第一排错开半个身位。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觉得只有第一排装备面具盾牌,第二排装备面具,是不是太寒酸了?别急,这还有圆顶铜泡90件、尖顶铜泡192件共282件没用上呢。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商代皮胸甲上一般安装三块大型铜泡,直径最小10厘米的铜泡足以防护要害部位,而282÷3正好等于94,足够装备这个百人队了。

古往今来无论哪支军队,决定其战术组织的物质基础永远是武器,而商代兵器在考古中并不罕见,所以用兵器来反推商代军队战术组织是目前非常有效的办法,即便不能将商代军队完全复原出来,能摸清楚一些基本环节也是好的。

资料来源——瓦连诺夫?A?B《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商军分队的人数和结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黑云,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