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阵到底厉害在哪?——戚继光的逆袭之路

明朝边患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南倭北虏”。所谓“南倭”,指的自然是日本兵的祖先、小人书里的经典反面形象——倭寇,而“北虏”指的则是明朝人民的老朋友——蒙古诸部。明朝与蒙古之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基本上贯穿明朝前半段历史。

而倭寇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元末就存在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还专门为此搞大陆封锁令(迁界禁海),不过那时候倭寇还不成气候,偶尔上岸杀杀村民、做些小偷小摸的事,和诺曼人侵袭欧洲大陆这类大规模社会运动还远不能相比,可到了嘉靖年间,浙江沿海华人海盗商人横行,这时日本也正处于战乱状态,大批武士流落到中国,成为海盗集团的金牌打手。所谓倭寇集团,其实就是华人控股的、以武力为后盾的海上商业株式会社。

倭寇的迷之战斗力

众所周知,明朝的军制通行卫所制,这种军制下军人另立户籍、实行军屯,可能类似于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承平日久,除了长城边境外已经将近两百年没有战事,卫所制下的士兵也就成了穿军装的农民,而这时日本正在经历内战,来华的流浪武士个个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狠角色,所以两者相遇时就会产生单方碾压的效果。

最能体现明朝地方军队战力孱弱的是嘉靖三十四年夏的一次事件。据载有七十二个倭寇在南直隶一带四处流窜,杀伤官军上千,共历时八十余日,最后居然悍然进攻南京,“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最后虽然未能得逞,但也搅合的南京城门四闭,最后出动绝对优势的官军才彻底平定,场面之大堪比后世的围剿“二王”。

倭寇到底战斗力强不强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南倭”与“北虏”有什么不同。

第一,日本武士擅长近身步战,攻击距离只有一丈左右,而蒙古骑兵长于骑射,不仅机动性强,攻击距离要远的多;

第二、倭寇多随季风或潮汐而来,有规律可循,而蒙古人扰边在时间上基本上没什么规律;

第三,倭寇出动时最多不过数千人,而蒙古动辄数万、十几万、甚至数十万也比较常见。

日本浮世绘中的蒙元入侵

我们不难看出,蒙古人要比倭寇难对付的多。至于谁的战斗力更强,好像也没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蒙古骑兵下马和倭寇近身格斗,只怕输的比明军还惨,可是玩骑射倭寇在蒙古骑兵面前就是小学生了。蒙古人都对付的了,倭寇按理说也不怕,也许只是打开方式不对。可能对明军来说,对付不同的敌人要适用不同的战术。

倭寇战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史籍上有着详细的记载:“倭夷惯为蝴蝶阵,临阵以挥扇为号,一人挥扇,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仓皇仰首,则从下砍来。又为长蛇阵,前耀百脚旗,以次鱼贯而行,最强为锋,最强为殿,中皆勇怯相参。”倭寇单兵战斗力也很强,“双刀上诳而下反掠,故难格。钯枪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弓长矢巨,近人则发之,故射命中”。

抗倭将领艰苦的探索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敌人,只有与时俱进,改进新的战术才能应对。此时本地卫所军已经完全不堪用了,重练新军收效太慢,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引进客军。朝廷急于解决倭寇问题,一股脑的将大明朝各路特种部队都调集到浙江沿海,一时间像武林大会一样十分热闹。

来的有京营神枪手、涿州铁棍手、保定箭手、辽东虎头枪手、河间府义尖儿手、河南毛葫芦兵、汉中矿徒兵以及广西狼兵和湘西土兵等等,其中河南嵩县毛葫芦兵外形最酷,他们“专以凿山为业,杀人为生,号毛葫芦,”是因为他们所携箭袋用兽皮制成,看上去毛茸茸的,故有此名。

不过这些特种部队中名气最大、人数最众的还是广西狼兵。据《筹海图编·附录客兵》载:“广西狼兵于今海内尤悍……东兰、那地、丹州之狼兵,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他们“七人为伍,六人击刺,一人割级,所获功绩,七人共分之。凡一人赴敌,一伍争救,若没一人,必斩一伍。”

狼兵首战倭寇就中了埋伏,头目钟富等十四人战死。很快倭寇聚众来犯,游击白泫率狼兵迎战,结果狼兵再度大溃,关于狼兵的传说像藏獒神话一样破灭了。不过后来在王江泾大战中,狼兵与其他军队配合,终于大破了倭寇一次,紧接着又取得一些小胜利。不过这些狼兵军纪太差,“白日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捍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故谚曰: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搞的军民关系十分紧张,最后被调走了事。

除广西狼兵外,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抗倭力量是少林僧兵。顾炎武的《日知录》称:“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于松江,其徒三十余人,自为部伍,持铁棒击杀倭甚众。”他们“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可惜后来“皆战死”。

这些僧兵虽然身体强健,个人武艺出众(兵刃技能非拳脚功夫),身上不着盔甲,缺乏远程攻击手段,又不习阵战之术,距离实战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和同样靠个人武艺吃饭的日本武士比起来也没有太多胜算,最多不过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罢了,而且因为数量太过有限(前后只有数百人),远不足以担当抗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为倭寇量身定制的鸳鸯阵

在古代建立一支强军,至少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兵员的优秀素质,二是合理的战术。戚继光与蒙古铁骑和倭寇都交战过,可以说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可是他对浙江义乌人却推崇有加:“征战半生,天下强横之徒,我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

戚继光像

光有悍不畏死的精神,还不足以锤炼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军队的灵魂在于军纪,戚继光制定了一整套严苛的军纪,如果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同时赏赐也十分丰厚,斩敌首一级赏银40两。经过戚继光的打磨,戚家军军纪远在其他明军之上,据《明史?戚继光传》记载:“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

倭寇中的日本武士武艺十分精湛,若就个体而言,戚家军远不能与之相比,可战争毕竟不是个人行为,整齐划一的战术动作要比个人武勇重要的多。英国人在与阿富汗等传统军队作战后发现,敌军往往有十几个人十分勇敢、而且个人战斗技能十分高超,他们往往冲锋在前,其他人跟在后面壮大声势。一旦英国人集中火力将这些勇敢者消灭,其他人马上一哄而散。

戚家军成功的秘诀也正在于此,而且日本武士太注重近身格斗,远程攻击能力太差,戚继光就根据对方的作战特点,结合江南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发明了鸳鸯阵。鸳鸯阵以十一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此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掩护后队前进。长牌手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带有标枪、腰刀(戚家刀),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带枝毛竹)手,狼筅枝叶繁茂,可以提供有效防护,而且尖刺可以进攻,万一被敌人用倭刀劈中,也很容易将倭刀卡住。再后面是四名长枪手,是鸳鸯阵的主要攻击力量,万一倭寇凭借个人武艺突破长枪阵,也有刀牌手回身负责近战。最后是两名镋钯手负责支援,算做是辅助攻击力量。后来根据实际需要,有的变阵中又加入了火器,面对如何严密的阵势,就算十个宫本武藏(日本剑圣)也要望竹兴叹。

鸳鸯阵示意图,不同时代略有出入

鸳鸯阵是戚继光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到底威力如何,还应该用实战来检验。自从鸳鸯阵为核心的战术体系成型后,戚家军爆发出了可怕的战斗力,经常以近乎零伤亡的代价全歼数千倭寇,战损比接近1:100。鸳鸯阵的运用是古代战术革新的一个典型,这些士兵还是以前那些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变化,如果放弃阵型和倭寇近身对砍,只怕会死的很难看,可仅仅只是换了个阵型,就收到如此奇效,可见战术的正确运用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有多么的大,所以戚继光成功公式是:辉煌胜利=变态纪律+战术压制

注: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原创稿件,作者南冠子,任何自媒体或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