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讨论宋元襄阳之战的帖子多起来了
然后上周知乎大V“经略幽燕我童贯” 携太太游览襄阳,我有幸陪同游览并解说了一下襄阳古城周边。现制作地图如下,
图一:
可以看出襄阳城是被汉水三面包围,岘山(秦岭荆山余脉)从西南方包围。
上游,万山(海拔大约100米)紧靠在汉水南岸。
下游,在襄阳城南紧靠汉水这一侧,山脉直插入江边,与对面的鹿门山(大别山系)形成一个峡谷地带。
所以说汉水在襄阳城的上下游都有江面狭窄处的制高点和控制点,襄阳城这一段正好是水势略平缓的一段。
可以注意到,蒙古军最初在襄阳城外站住脚跟,是通过设置“榷场”来实现的。目前考古发现,在汉江东岸有疑似蒙古军营水井遗址(大约是2015年开发东津新区时发现的)。
图二:
标注1:唐白河口
标注2:疑似蒙古军营水井遗址处
标注3:万山。可以看到几乎是直插江边,从江面看颇有点赤壁的感觉。上方的沙洲(解佩渚)传说是西汉时就已行成。此处是刘整打造水军之处。
标注4:虎头山,岘山襄阳市区制高点(海拔约500米)。
标注5:习家池(汉末习凿齿所建),据说是襄阳风水最好的地方。
标注6:传说马跃檀溪之处,旁边是李曾伯收复襄阳铭文。
图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深红色线:襄阳城城墙。
根据本地水文部门考证,襄阳城段汉水河道,从汉末至今未发生大的变化,襄阳古城的大小和结构,从汉以后也未有大的改变。
1.可见城墙紧贴汉水和护城河,城墙边长1000米左右,护城河宽度在100-300米之间,每一座城门都没有任何展开部队的地方。嫖相和我考察后认为,包括回回炮在内的古代攻城军事水平,对襄阳城几乎是无效的。城墙主体是宋代所建,但多数黄土砖已被明代城砖(青石砖)所替代。高约8米,厚度约4-10米不等。
2.粉红色线是一道内城墙,这道城墙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用途。这道城墙周围,传说是荆州治所官衙之所在。
3.西北角江面最窄处,为宋时连接两岸的浮桥处。当时汉水上是否存在第二道浮桥,存疑。
4.黄色小方框为一内瓮城。紧贴江岸的瓮城有何作用?未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瓮城旁,城墙是有一定弧度内折了。这一段水域水流湍急,我个人大胆的猜测,这一地区为回水区,是襄阳城的水寨,用于停靠水军船只的。瓮城则用于隐蔽出击的水军士兵,用于突然顺流而下,攻击威胁浮桥的敌军水军。
5.橙红色为樊城城墙。樊城为长方形,也紧靠江面,越往北走,地势越低(关羽水淹七军处在本图左上角更远处)。
6.樊城江岸在明清时是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有大小20多个会馆。本地史学家考证,由于南岸水流湍急,襄樊两城多数码头位于北岸即樊城处。
7.右下小红圈处为马跃檀溪和李曾伯铭文处。
8.沿山的公路即为古代檀溪的大致河道流向。襄阳之阳,非汉水之北,而是檀溪(古称襄水)之北。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kuku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
获取更多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北朝论坛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