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填报中,院校选择往往比较容易,按自己的实力成绩,结合院校的“好坏”,如院校是C9联盟,还是985/211,即使没有这些头衔,从院校招生的分数也能评判出一二,指导我们进行院校选择。
同样的选择区分方式,用在专业选择就不行了,首先,家长们网上搜索的所谓“红黄绿牌”专业,只是对大样本的提取,并不能全面客观的体现,即便客观,专业选择也是要跟个人匹配才能彰显优势的,可见,专业选择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常常使家长和考生难以抉择。
好在大类招生将成为院校招生的趋势,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和考生的燃眉之急,但是,高考圈在这里提醒大家,在选择大类招生方面,每个考生都需要面对以下六个问题:
一、初识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即按照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院校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大多为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新生入校后,经过1~2年不等的基础课培养,再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院校的考核结果,进行最终的专业分流。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大类招生是相对于院校按具体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更加符合人性化教学要求,解决我国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对专业的选择困难等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变革与创新。
二、追本溯源——从我国学科门类的划分谈起
作为一个高考考生或家长,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大学的学科门类有多少?每个学科门类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只是听说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有很多,专业多到什么程度?到底有多少呢?无数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了专业如何划分、专业的名称及所属门类,是相关部门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依据此文件将学科门类划分为哲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共12个学科门类。
文件中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专业类也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为506种,所以说市场上很多人传说的上千个甚至几千个的专业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详细的学科门类划分及专业门类数量划分如下图所示)。
了解了咱们国家对学科门类和专业的划分,再说大类招生思路就清晰多了,现在咱们就进一步探讨大类招生。
(详细的学科门类划分及专业门类数量划分如图所示)
三、院校案例——常见的大类招生院校
在院校设置大类招生专业方面,大多数院校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将所有专业都采用大类招生的方式,多是按“具体专业+大类招生”并行的方式进行尝试。如中国人民大学在某地招生的专业包括“法学、国际政治、信息资源管理+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等,此类院校只有一少部分专业进行大类招生,大多专业仍然采用按具体专业进行招生,待时机成熟再进行全面推广;
也有部分院校前进步伐比较大,经过部分专业验证后,快速的进行了专业整合,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如清华大学今年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将所有专业整合为建筑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能源类、计算机类、数理类、土木类等16个大类招生专业;
除了上述两所院校,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我们常见的招生院校,如: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湖南大学等等都有。
四、我是文科生——文科典型的大类招生专业举例
文科典型的大类招生的院校及部分专业及详细要求如下:
北京大学: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新闻学(财经新闻)、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秘书学(财经文秘)】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管理,按大类招生,大学二年级在大类内确定专业;另外一个方向是按照会计学、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按大类招生,大学二年级在大类内确定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学生按照国际会计方向和普通会计学方向培养。)
五、我是理科生——理科典型的大类招生专业举例
理科典型的大类招生院校,部分专业及详细要求如下:
南开大学: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工商管理类自动化类等;
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类(生物过程、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石家庄铁道大学: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东北大学:机械类(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自动化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工程类(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湖南大学:土木类(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六、量体裁衣——大类招生该不该报考
说到大类招生该不该填报,我们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1.大类招生的专业也有“好坏”之分。
往往会有一些院校将自己招生情况不理想的专业“打包”,包装成以某个热门门类的专业进行招生,所以,我们在志愿填报时留心这样的“巧妙”组合,尽量避免进入陷阱。
2.警惕具体专业分流时间。
大多数院校都是入校1-2年之后才进行具体的专业划分,也有某些院校入校后采用“即行选拔”的方式进行专业的划分。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金融学类这个大类包含金融学、信用管理专业,其中金融学专业含国际金融方向、金融理财方向、合规与反洗钱方向和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方向。国际金融、合规与反洗钱方向采取新生入校即行选拔方式,其他专业采取入校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
这就需要我们在填报院校大类招生专业时,对相关大类专业的分流时间时刻保持警惕!
3.警惕专业分流方式。
很多院校在招生时没有明确最终专业分流的方式,是仅仅按照学生的意愿,还是加入其他考核形式。提醒填报大类招生的考生要考虑到自己能不能在大学至少前两年积极上进。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院校在进行专业分流前基本都倾向于采用“学生志愿+院校考核”的方式进行专业分流,只是在专业介绍时没有注明而已,这就相当于是考生的第二次“高考”,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积极上进的考生,将会在相关大类下分流到相对较好的热门专业。
也有明确注明专业分流方式的,如电子科技大学,在招收通信工程专业时就注明了,通信工程大类包含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并且两年后具体专业分流的依据为“按照学生志愿及成绩情况选择专业”。
4.部分院校会“跨专业门类”进行大类招生。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会按照文件规定的专业划分依据实施大类招生,如浙江理工大学在进行大类招生的法学类就包含了法学、社会工作两个专业,而厦门大学在进行大类招生的公共管理类包含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行政管理四个专业,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两个院校都有“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哪个划分的更有依据呢?按照文件规定划分的专业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件专业划分的依据)
一目了然,我们就知道了哪个划分的更“标准”些。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院校既然这样划分,必然是结合了院校的特殊情况进行的专业划分,换这个角度想也就无可非议了。
如果我们非要“细究”的话,在填报大类招生专业时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留意的地方,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作者:高考圈专家榕和,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