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没理解恶心和呕吐?

作为十分常见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恶心和呕吐在生活中无疑十分常见,也无疑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扰。毕竟,严重的呕吐不仅仅会影响食欲,呕吐导致的水分、电解质大量丢失,也有一定可能造成全身性的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呕吐频繁出现,还可能和某些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例如脑瘤)相关。那么,看起来“平常”的恶心和呕吐,究竟有什么不平常之处?我们在遭遇恶心呕吐时,又该如何应对?我们不妨来看看这篇文章的解答。

恶心和呕吐是怎样产生的?

一般而言,恶心以及随后所伴的呕吐,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内的神经共同参与产生的。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存在一个专门处理呕吐信号的“呕吐中枢”,当我们的消化道受到有害刺激时,遍布消化道的神经会迅速传出“消化道受到伤害”的信号,这一信号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便会刺激呕吐中枢,活跃后的呕吐中枢随即会产生呕吐相关的信号,最终导致恶心感和呕吐动作的产生。不过,如果大脑受到某些类型的刺激或是伤害(例如颅内压力升高),也可以在消化道没有遭受有害刺激的情况下,导致呕吐中枢直接受到刺激而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

无论是恶心还是呕吐,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并非是一个对身体有害无益的行为,而更像是人类所进化出的防御经消化道中毒这一情况的“自卫武器”。这是因为,呕吐信号往往由消化道所受到的有害刺激所引发,而呕吐动作本身也有利于人体清除误服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避免身体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不必把恶心和呕吐视为“洪水猛兽”,毕竟如果失去了这一天然的防卫机制,我们很可能会对中毒等情况无能为力。

什么情况能够导致恶心呕吐?

正如前面所说,恶心和呕吐既有可能由胃肠道刺激引起,也可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关。实际上,引起恶心和呕吐的病因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情况:

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的病变可能会导致病变部位的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产生伤害性感觉,并最终形成呕吐信号。各类胃肠道感染性疾病(例如细菌性肠炎、霍乱、痢疾)是最常见的引起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疾病,但一些功能性疾病或是胃肠道器质性病变,也会使部分患者产生呕吐症状。

霍乱弧菌引起的高致死率肠道传染病霍乱,可以导致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从而使患者死于失水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由于控制呕吐的中枢存在于脑内,而呕吐中枢可以直接产生呕吐,因此涉及到呕吐中枢及周边部位的病变可以干扰呕吐中枢,产生呕吐感。典型的例子是,颅内压增高可以通过压力效应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因此因各种情况(例如颅内肿瘤、脑梗塞、服用部分药物)而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很多都会经历痛苦的呕吐。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例如脑膜炎)也会刺激呕吐中枢,此类情况通常会引发喷射性呕吐,且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例如定向困难、头晕)。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导致呕吐的常见原因

药物影响:很多药物都可以通过刺激呕吐相关的神经,导致恶心及呕吐。例如某些抗生素、维生素A类药物可以升高颅内压,刺激呕吐中枢而使部分服药患者发生恶心及呕吐;红霉素等药物具有扰乱消化道运动的作用,很多患者都会因消化道运动紊乱而在服药期经历呕吐的症状;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刺激消化道内的神经,从而使消化道神经产生伤害感,引发呕吐。

其他:在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导致很多体内的生理活动的改变,而激素所导致的改变之一,即是部分孕妇在孕早期会食欲大减,或是频繁呕吐。而经历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也有一定几率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发生恶心呕吐,这可能和全身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了短暂的影响有关。

如何处理恶心呕吐?

尽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恶心呕吐仅仅是某些轻微疾病的表现,或是具有自限性(即在不处理的情况下可在一段时间内消失),但鉴于恶心呕吐有一定几率是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最初表现,因此我们仍有必要在发生恶心呕吐时提高警惕。

通常情况下,偶然发生的恶心呕吐,如果同时不存在其他类型的严重不适,且恶心呕吐可在不处理的情况下缓解,基本不会和严重疾病有关。而如果恶心呕吐在较长的时间内频繁出现,或是在发生恶心呕吐的同时还伴有其他症状,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或是胃肠道症状(因为这些部位的病变最常引发呕吐),这样的呕吐即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就医诊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病因已经明确,或是偶然发生、和严重疾病无关的恶心呕吐,止吐治疗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非处方止吐药物(例如多潘立酮)可以用于偶然发生的呕吐,而和器质性疾病有关,或是发生于化疗后或手术后的止吐,综合止吐治疗(综合使用多种类型的止吐药)可以有效治疗此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