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问世能用“颠覆世界”来描述吗?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能源消耗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国内相对稀缺的石油资源。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这其实也是一种“颠覆”的体现,新能源汽车种类广泛,不管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都将颠覆常规、打破汽车产业既有的常态。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都在逐年累月的进行着大幅度的提升,且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朝着高智能化、高网联化方向发展,随之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各式各样的便利。随着新兴产业,汽车产业技术革命的不断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将围绕核心的电池业务展开,电机、专用自动变速器等设施也会与之相辅相成,并会按照发展脉络逐步延伸至电气、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充换电站服务等领域。

不仅仅如此,新能源汽车的广泛生产与推广,更会使得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着更高的方向、更宽的领域延伸。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租赁业务,涵盖公务、商务、拼车等相关业务也随之孕育而生,一个新型服务平台将会被构建,各类出行服务也会上线运营,共享出行服务、共享修车服务、共享充电服务、出行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在内的开放式共享汽车企业生态平台将会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推广量以及汽车保有量所占比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比亚迪、北汽等企业甚至还进入到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的前十位。

从这些现象的背后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立足于国内市场,立足于提升技术水平,立足于服务体系搭建,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了新的优势,通过企业的海外进驻与全球化的营销与推广,也向全球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魅力,其低碳环保的高品质也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

一个世界性质的“绿色出行生态圈”将会越来越广。中国不仅仅只是“颠覆”了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与结构,更是以一种“颠覆”性质的决心,将技术上的革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以及生态环保的思想观念传递至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习俗人民的聚居地,从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到中亚地区的底格里斯河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再到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最后到欧洲中部的莱茵河流域以及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这让我想起了从古至今,经过历史岁月的洗涤并且备受世人瞩目的“古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结束不久。两千多年前,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被先辈们开辟出来,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延续千年,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之中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时马克.波罗、伊本.白图泰等旅行家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印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之上播撒的社会人文内涵,都没有被强劲的西北风和甚嚣尘上的沙暴所摧毁、所掩埋、所冲蚀。“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一直延续至今,古丝绸之路越来越开放包容,越来越多的兼具地域民族性和沿线各国整体系统性特征,也渐渐地为各国友好交往打开了新的窗口,并且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现如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在这个时代不断深入发展,相对应的,古丝绸之路也被赋予了新的现实与时代意义,演变成沿线各国甚至别国的一项重要国家发展战略,对世界各国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丝绸之路”的“颠覆”指的是古时成群结队的骆驼队伍或者是西方的商人、传教士们载着瓷器、丝织品等物质在此条路上进行着有着“朝贡贸易”传统与政治倾向性的双向交流活动到今天这样一条“创新之路”、“合作之路”、“共同发展之路”、“普惠平衡之路”。

在各国扶持政策保障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已被各国列入进重大科技课题研究之中,并不断向着产业化方向迈进。可见,在能源匮乏、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现代,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争相追逐的新焦点。

新能源汽车的问世以及推广如果从单向的一个地域转向多向的全球地域,那么它必将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就像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持着积极、认可的态度一样,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也已经成为了全球绝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共识。

例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行驶税优惠政策、停车优惠政策、交叉补贴政策、保险优惠政策、专项补助金政策、免除新车的重量税和所得税政策等来刺激民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欲望。

这些政策的实施无形中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一股“颠覆”性质的力量,时时刻刻推动着全球汽车产业研发出更多品类、更多功能、更加技术化的新能源汽车,同时也推动者消费者们转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向着经济型、绿色型消费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