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神龙政变它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武周政权的更替让李唐王朝提前复辟,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也回到了男人统治的时代。一切立法制度重新回唐到高宗时期。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自己又向李显要求回归大唐皇后身份,也因此武则天没有成为众矢之的,避免了一般亡国之君的悲剧。
详细事件如下: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故称武则天的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于太子。第四天,李显正式即位,是为唐中宗。二月初四甲寅,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后来,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这场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神龙革命正是由李唐后人李显和其它朝臣一起密谋的政变。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抽朝政插手,男宠的介入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入动荡,人心不稳。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讨好张易之兄弟。同样地,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公主兄妹俩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听信谗言,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责问子女,万般无奈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件事情让李显失去了一个儿子,失去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女婿,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让李显意识到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其构成了巨大威胁。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政变,杀死了张氏兄弟,并且逼迫武则天退位。政变同年末,武则天病死于正阳宫。这次政变因为发生在神龙元年因此称为神龙政变。
武则天花了50年的时间让权力竞技场接受了一个女人,废除了儿子唐睿宗的帝位,改立自己为皇帝,并改国号为周,成为最高统治者。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已经为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包括青春年华和三个子女(两子一女)的性命在内的惨重代价。正式当上皇帝后,有意提拔了武氏朝臣,对武家的子侄们封功进爵,提升他们在朝中的地位。显然她是希望武氏能够继任她的皇位的。谁料,武则天却遭遇了神龙政变,其王朝也仅仅存在了15年。神龙政变后的武则天让位给了儿子李显。
唐中宗李显是个怎样的皇帝
在李唐皇室看来,15年的武周历史是拿不上台面的。后代李唐朝廷对此避讳至极,绝口不谈,仿佛从690年到705年的历史是一片空白。因此,原始典籍中留下的有关神龙政变的资料非常少,对于这场革命的描述也有很多的疑点和空白。我们今天讲讲她的三儿子,李显。
武则天所生四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唐高宗即位后,立十岁的长子李忠为太子。但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李忠被废,后来处死。随后,李弘、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但都因得不到武则天的欢心而被废杀。从小平庸懦弱胸无大志,在武则天面前战战兢兢常遭责骂,排行老三的李显,在排序的无奈中被立为太子。李显不仅对武则天百依百顺,就是对武氏家族也毕恭毕敬。武则天虽对儿子的懦弱不满意,但因他不揽权、不越位,倒也让人放心。因此李显的太子之位便保住了。
忘恩负义:
唐中宗在政变之后为了打击神龙政变的功臣,借封赏为由,削弱了他们的朝中权力,封为五位郡王。敬晖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杀,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五人尽心尽力扶持唐中宗登上帝位,换来的却是这位帝王的无情报复,帝王之家无情不过如此。
重用武氏:
其实是武三思应该是李显的政敌才对,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曾多次有过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要不是狄仁杰的极力劝说,武三思说不定真能登上帝位。面对曾经的竞争对手,李显依旧重用,任命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还赐给他铁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也就是说,有了这铁券,只要不是谋逆之罪,可以免十次不死。
重走老路:
李显初登帝位之时便说过“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他老婆),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于是便被废庐陵。复位后的李显,立即册封韦氏为皇后,不顾大臣的反对,追封韦立贞为洛王。并让韦氏每临朝,垂幔坐殿上参与朝政,一如武则天在唐高宗之世。
对外和亲:
北面的突厥进犯骚扰,西面的吐蕃也发兵滋事,最后,中宗只得将养女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结婚,这才平息了西部边境。这次联姻和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外嫁不同。一为松赞干布的求婚,彰显了大唐的领导地位;一为兵临城下,被迫把女儿嫁出去求和。
妻女害父:
李重俊死后,太子之位出现空缺,安乐公主乞求李显册封她为皇太女,李显认为不妥,所以不准。于是安乐公主怀恨在心,全然不顾多年的父女之情,终日和韦后策划如何解决中宗,夺取皇位。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存在疑点)
总的来说,唐中宗是个昏庸之主,他被贬庐陵,虽备尝艰苦,但是复位之后,却没有铲除武氏势力;没有认清他父亲犯下的错误,重蹈覆辙;没有治国之才,重用小人,迫害忠臣;性格懦弱,处事不决;毫无作为,引起了下一场更大的权利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