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艺术性、文学性毋庸置疑,但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据说日本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大名德川家康就常常翻阅《三国演义》,将其视为奇书,当时颇不以为然,但是随着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想,渐渐发现它确实已经超脱了寻常所说“小说”的范畴。
一个好的领导可以带领团队、企业披荆斩棘,白手起家,而失败的领导很可能让一个庞大的企业破产,诸如曹操与袁绍,刘备与刘璋。他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常常为人所称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实在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德川幕府时期画家歌川国芳作品《三国绘》。图源网络
用人不疑,绝对信任
话说刘备溃逃江陵,众人马被曹军冲散,先是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刘备不信,反呵斥糜芳,而后张飞再说赵云是反投曹操求富贵,刘备还是不信,更将赵云比作关羽,认定赵云不会弃他而去,正是刘备对赵云绝对的信任,才会让赵云保护老小,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心相交,静行致远”,刘备的信任换来了赵云的忠诚。
再如孙权任命陆逊,诸葛亮初掌军权,都是依靠领导的信任,他们才得以施展抱负,让领导转危为安。
如果不信任下属,则很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如赵云在公孙瓒手下,就未受重用,只能做些保护粮草的工作。
袁绍手下大将张郃也是因为不被信任,不得不投降曹操,作为典型的当属吕布手下宋宪那一句“布只恋妻子,视吾等如草芥”,可见即使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奉先,不信任下属,失了人心,也只落得个白门楼殒命的下场。
▲刘备。图源网络
必罚明威,信赏尽能
孙子曰:赏罚之道,在于正义,明法,彰功,标罪也。
曹操割发代首,一次曹操带军穿过一片麦田,麦子已熟,但是百姓因为大军过境,都逃了,曹操就派人遍告乡里,“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
结果曹操手下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可是到了曹操这,他正骑着马呢,飞起一只鸟,惊了马,那匹马直接带着他就进了麦田,踩坏了一大块麦田,拿剑就要自刎(一边嘴里喊着“你们别拦着我”),众人拦下以后,郭嘉说“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
于是曹操借坡下驴,以剑割发来代替首级,当时只有奴隶才会受到割发之刑(汉代有自卖为奴隶的),所以曹操这么做已经算是颇为严厉的处罚,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割发代首。图源网络
其他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都是为了令行禁止,以罚来防止下属在工作中出现漏洞。
再则,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作为领导,不仅要罚,还要赏,给予下属适当的物质鼓励是极为必要的。
曹操在铜雀台大摆宴席,以西川红锦战袍一领作为奖赏,不论曹氏宗族还是外姓将领,皆卖力表现,曹操通过一领战袍,就了解了各位将军的勇武,。
虽然最后徐晃、许褚为了战袍打了起来(曹操必然明白二桃杀三士的道理),但曹操通过各赏蜀锦一匹的方式化解,这说明下属其实是很在乎这种荣誉性赏赐,同时曹操也传达出想要两派人和睦相处,只要有功劳、有本事,就能受到奖赏。
▲挥泪斩马谡。央视版《三国演义》剧照。图源网络
一听责下,疑诏诡使
《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说“现在不是一言堂的时候”,其实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是“一言堂”,又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取下属乃至同僚意见历来是当好领导的必要条件。
比如曹操面对袁绍言辞傲慢的书信,颇为恼怒,可是想要兼并袁绍集团又觉得实力不够,于是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荀彧高呼“说得对”,二人坚定了曹操击败袁绍的决心,才有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一战。
不仅手下意见一致时,曹操能够听取,不一致时,曹操也会听取各方意见进行斟酌,比如西击乌桓,曹操嫡系以曹洪为首的战将认为,西进很可能导致一旦刘备、刘表进攻许都,就会救应不急,所以不同意西进。
而郭嘉则认为刘备、刘表尚有矛盾,不能同心同德,应该贯彻“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彻底击败袁氏势力。曹操权衡利弊,选择听取郭嘉意见。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李傕、郭汜听取贾诩的意见,由回家种地一跃变成大财团boss。
再如孙权,听取鲁肃、甘宁版的“隆中对”(其实都比隆中对要早),攻打黄祖,得以比刘备早一步站稳脚跟。
▲官渡之战。图源网络
当然,听下属意见也要有能分辨的能力,如袁绍,沮授、郭图、审配多次想要劝他斩了刘备,结果刘备“三言两语”就把袁绍给忽悠了,自己家下属的话不听,却听信“外人”之言,寒了自己人的心,顺了他人的意,如果袁绍听了,那就成了《二国演义》了。
再如乌巢被烧,张郃想要领兵去救,郭图认为应用围魏救赵之计,袁绍举棋不定,上演了狗血剧里拖拖拉拉,越着急越不紧不慢的桥段,最后吃了大亏,直接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
而“疑诏诡使”之意,则可以通过“一听责下”,来了解下属,然后再进行合理的安排。
从某些角度上说,“疑诏诡使”有些类似于近代的“工厂模式”,也就是各干各的工序,彼此间,又或者是个人不知道整体规划,不了解到底干成了什么事。
《三国》中诸葛亮比较喜欢这个套路,比如博望坡之役,只告诉关羽、张飞见火起便如何,却不说为何,闹得张三爷这不服,诸葛一句“剑印在此,违令者斩”,就把他打发了,再如火烧新野、华容道,莫不是各安排各的工作,最终得以成功。
▲关羽。图源网络
挟知而问,倒言反事
这两个词的意思,大意就是明知故问,故意说反话看对方反应,和待人以诚正好相反,诸葛亮曾经多次用这种方法试探“忠厚”的鲁肃(正史中鲁肃形象和《三国演义》中大不相同)。
而魏国三朝元老刘晔,就是因为中了这招而被疏远,话说曹叡打算攻伐蜀汉,刘晔来了个欺上瞒下,对曹叡说可以打,对大臣说不可以打,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很尴尬地被戳穿了,但是他深明忽悠之道,再次博得了曹叡的信任。
结果又有人给曹叡出主意,如果曹叡故意说反话,不对的事刘晔也赞同的话,那刘晔不过是马屁精而已,结果曹叡有心算无心,老刘晔华丽丽地中招了,最终被曹叡屏蔽了朋友圈,抑郁而终。
▲诸葛亮。图源网络
以身作则,待人以诚
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领导的做事方式往往会影响到手下员工,在《三国演义》中,百骑劫曹营的甘宁就是个例子,孙权曾说“操有张文远,吾有甘兴霸,足可匹敌也”,因为甘宁、张辽都是身先士卒,勇于冲锋陷阵的领导。
还有就是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作为主要统帅,在那种情况下率先离开,无可厚非,他的老板刘备就经常一个人开溜,但是诸葛亮选择了留下,“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所有手下镇静下来,最终使空城计得以奏效。
随着办公室政治的不断被诟病,以身作则可以帮助领导引领整个部门,甚至整个企业的风气,良好的引导利于公司企业的发展,同时,以诚待人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方向。
作为三国中最为著名的“忠厚长者”鲁肃,就是通过坦诚相待,缔结了吴蜀之谊,正是他的大局观,让周瑜指定他接替自己。
同时,因为他的翰旋,东吴得以保持团结,因为他的为人,诸葛瑾、吕蒙得以被推荐,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待人以诚是维持企业稳定,保持团结发展的重要利器。
▲空城计。图源网络
张居正曾说“君德贵明不贵察,明生于诚,其效至于不忍欺,察生于疑”,对于员工的试探,其实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若非必要,大可不必使用,现代办公室里同僚间的勾心斗角已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了,领导如果再加进去,那无异于火上浇油。
其实每个成功的领导多少都有自己的一点小套路,但大多都应该是正向的引导,下属们虽未必都有火眼金睛,可套路再深也有被摸清的时候,与其领导下属之间见招拆招,何不试着坦诚相对,同心同德?这样,不论领导还是下属,不都能省点心?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朔雪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