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的纪念说、图腾说和恶日说,你都知道吗?

(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流行于包括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内的汉字文化圈,并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开展赛龙舟、吃粽子、祭拜屈原的活动。

端午节的起源不只纪念屈原那么简单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主要分为纪念说、图腾说和恶日说。纪念说是指端午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同时还有伍子胥、曹娥等人。

(图片来自网络)

图腾说是指端午的原型是古代百越族人举行的龙图腾崇拜活动。

而恶日说则是指端午所在的五月份为恶月,气候炎热,百病滋生,而五日更是会给人带来不幸,因此人们开展一些对抗疾病灾祸的活动,这便形成了端午节。端午节起源的诸多版本赋予了端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端午文化经久不息。

端午节的习俗

(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的文化风俗主要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和佩戴艾草菖蒲饮用雄黄酒。南方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就是龙舟竞渡,这也是端午起源图腾说的一个标志。划龙舟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唐朝的端午节竞渡兴盛,而赛龙舟的起源要追溯到更早的朝代了。

(图片来自网络)

民俗学家黄石在他的研究中分析了端午习俗的各种现象,提出端午节是“逐疫节”,意思是端午节是古代人民祛除病疫、灾厄的节日。

现代学者认为,端午节是为追悼屈原等人而设立的说法其实是读书人的误解,龙舟竞渡要比楚人纪念屈原,吴人纪念伍子胥,越人纪念勾践都要早。它起源于送灾、禳灾,其本意乃是用“法术”处理灾厄的群体性活动。

后将龙舟活动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赞颂与肯定。

(南海神庙,图片来自网络)

龙舟竞渡前,一般要先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地区则前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才开始竞渡。

如今这些祭拜神明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时气氛很严肃,龙舟竞渡多伴随着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的愿望。

“粽子节”还得吃粽子!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龙舟竞渡外,端午节最明显的特征当属吃粽子,这也是端午起源纪念说的一个标志。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人们或用茭白的叶子将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或将黍米装入竹筒中烤熟,称“筒粽”,这些便是粽子的前身。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魏晋时期,粽子成为正式的端午食品;唐代的时候,粽子便传到日本、高丽(现今朝鲜半岛)等地;宋代的时候,粽子的馅开始花样繁多,果脯,兽肉,干果等品种开始出现,从此南北粽子甜咸两党开始对立,形成现今北方主流的甜粽和南方以豆沙、鲜肉、火腿、蛋黄为主的咸粽风格。

挂艾草,饮雄黄

(《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形象,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节另外一个著名习俗则是挂艾草、挂菖蒲、饮雄黄酒,这也是端午起源恶日说的一个标志。艾草的茎叶会产生的特殊的芳香,这种化学物质可有效地驱除蚊蝇、虫蚁。

菖蒲又称蒲剑,形状直立像一把宝剑,人们端午节时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象征驱逐邪祟的宝剑。

饮雄黄酒同样是为了驱虫杀菌,酒中微量的雄黄具有杀菌的作用,古人认为端午饮用雄黄酒有助于强身健体,去除毒物,因此在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素贞饮用了雄黄酒后便现出了原形。

编辑:胡小雨

(作者:王维钧,历史学经济学科普作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