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国家,在二千多年的大一统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传承这些信息的书籍有正史、野史,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西汉以后正史书籍所记载的朝代信息,总喜欢用皇帝年号来描述发生的时间,如永乐多少年、乾隆多少年、康熙多少年等,而不是用什么皇帝多少年来记载,又比如用年号记录杰出皇帝所创的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等。明清以后,我们更喜欢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年号究竟有什么功能,汉武帝以后的历代帝皇都要为自己起一个年号?通俗的说,年号就是皇帝的商标。
▲步辇图(图源网络)
年号,起初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后来经过发展还可以表示祈福、歌颂以及改朝换代用来象征新朝确立。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
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等。
中国古代新皇帝登基后一般都要启用新的年号,一方面象征新一代领导核心建立,与上一代皇帝区别开来。
新朝建立自然要体现本朝的领导体系特点,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年号这个标签也要改。另一方面体现了新皇的思想、执政理念,巩固思想、政治上的统治。就类似于今天,一个国家的新首脑即位往往会提出自己的执政理念。
年号的更改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改,比如不能在前皇帝逝世那年改元,都是过了当年,第二年再改元,而且选择的都是吉利祥瑞的词语,以期望创立国泰民安、强盛的帝国,名流千古!
▲武则天(图源网络)
年号在中国使用的时间很长,但在先秦至汉初无年号,直至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
此后便形成了制度,历朝历代帝王都要给自己用一个年号,遇到"天降祥瑞"、内讧外忧、改朝换代或避讳等,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这就造成了一些帝皇年号多的有十几个,像汉武帝就用了十一个,汉武帝见长星现,改号元光,获得白麟,改号元狩;获得宝鼎,改号元鼎等。
但到了明清两代的帝皇基本只用一个年号了。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据统计2000多年下来中国历史上留下来的年号有500多个。
作为帝皇任期内的标签,不仅要在政治上、社会生活中凸显出来,还要在经济上体现出来,得益于帝皇这些“虚荣心”,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年号钱,比较著名的有永乐通宝、康熙通宝、乾隆通宝。
一般改一次年号都要发行一套年号钱,年号钱可以昭示皇帝声威,宣示国家信誉,同时统了一货币,防止外来货币扰乱经济。
年号钱上标明了皇帝的年号,这些标明了自家出处的货币对古代货币历史的研究可是帮了大忙的,收藏价值也是极高的。
▲乾隆通宝(图源网络)
年号除了最基本的纪年作用,还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正统标志,代表政权的合法性,称为“奉正朔”。
所谓"奉正朔",就是奉行某皇帝的年号纪年。如三国的以谁为正统,陈寿《三国志》以三国并列,各用各的年号纪年纪事,而习凿齿《汉晋春秋》则认为蜀为汉朝偏安,以蜀为正统。
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
东晋十六国前凉张轨,因对晋称臣,奉行晋的年号纪年,明朝时期的朝鲜就一直沿用明朝时期的年号,即便明朝灭亡了,朝鲜还是继续沿用崇祯的年号。拥有正统地位在封建社会争夺天下过程中你就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中最重要的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国时期的刘备的发迹很大程度上就是拥有了汉室正统这个身份,前期的刘备可是被曹操打得生无可恋,但得益于刘氏正统这个身份,众多百姓、出色的谋士愿意辅助他,最终咸鱼翻身建立了蜀国,乍一看有点像今天的品牌效应了。
因此,可以说年号是历代正统王位、皇权的标志,有了年号就有了正统王位、正统皇权的标签,在笼络人心、政权合法性上就占得了先机。即使在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大内乱时期,很多新建立的政权都没有敢打破正统而僭越,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
鉴于年号之于正统和僭越之重要性,中国历史上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农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以表明自己是承天命,继承大统。
▲《盟誓》(图源网络)
年号为中国古代首创,是古代帝皇独有,有昭示正统、昭显王威的作用。
中国的年号制度还对古代日本、越南的年号使用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保留君主制的日本还在使用年号。
中国的年号制度终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虽然袁世凯称帝使用过洪宪的年号,但不被正统史书承认。
年号,作为家天下的专有产物,它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不可磨灭,它是中国历史中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