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在谈创新创业,而根据百度百科对创业一词的解释,则是将有限资源进行整合,创造更大经济、社会价值的过程,绝对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开一家公司。
根据罗永浩的理解,创业更应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任何公司、任何岗位上都可以拥有这种生活方式。于是我发起了创plus俱乐部,希望能够助力以大学生人群为主的青年人群创新与创业。
今天文章转述本期学习计划参与者江泽武的分享,来自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硕博连读,现博士二年级,这是我年初在硅谷结识的一名很棒的小伙伴。
“我的本科在武汉理工大学就读,目前能够来清华读PHD,也是自己很大的一个突破。今天我主要围绕个人经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我在2011年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跟很多大学生一样,期待新的生活,我大一开始加入了很多学生组织,有院学生会、校学生会、建模协会、羽毛球协会和创新创业俱乐部。
我当时也是很多大一、大二学生一样感觉迷茫,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参加。而进入大学后选择足够多,我们需要思考的,其实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大二的时候,我在以上学生组织中,都担任了小的负责人,而当时创新创业俱乐部还没有如此之火,不过是当个小贩,开个店,帮企业做下校园推广,招下兼职、暑假工之类的。所以我在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时,并没有选择走这条路。
而对于我自己所在的物流专业,我感觉到国内相当落后,这个学科才起步十来年,而入美国在二战时期就有了相关的学科,这让我感到机会,于是我树立目标,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里深挖。
这时我想过出国学习,而我是湖北天门人,这是一个很落后的县级城市,由于家庭条件不佳,我从小对英语的重视度不高,这让我花费了不少努力,可惜雅思考试仍然两次未过,这时我感觉可能直接出国读书的希望不大了,而我的成长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于是从大二下开始,我尝试去保研的道路,而我的一个优势则是在建模协会时得到了一些奖项并成功发表期刊论文,让点让我能够在这条路走的比较顺利。
其实谈到保研,回想当时我是非常忐忑的,武汉理工大学虽然也是211类院校,但我学校好几个院系的学长学姐,都从未有过保研清华成功的。
这里跟大家谈一点,就是对我助力很大的是期刊论文发表,当时我周围的老师,告诉我不用去奢想了,因为他们觉得对于这个期刊,很多教授写的论文都难以投稿通过。(别人都说不行的事,可能其实压根都没做过,那你不试试又怎知道结果)
而我在尝试过程中,确实受到拒绝,拒绝理由是仅接受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作者文章,看到这个回复,我其实是高兴的,因为拒绝的原因,并不是我的论文质量。于是我找到学校的一个老师帮助,以他为主作者,我为通讯作者的身份,成功发表了这篇论文。
通过大三的努力,我成功保研之后,在大四的时候,我又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提前去清华大学完成我的本科毕业设计,作为一个还未正式进入学校的学生,提前过来这边感受清华的校园,这应该也是在我清华院系里,第一个这样做的人。
我的真实想法其实是源于自卑,我觉的自己的能力、视野,都比不上清华本校的学生,像是井底之蛙。而可能在很多普通学校的大学生心中,清华也有着这样遥遥不可及的距离。
在我看来人分为四成,最底层的人为了维持生计,其实选择并不多;而上一个层级的人,其实会陷入迷茫,因为出现了大量的选择,不知如何选择;第三个层级的人,可以直接过滤掉90%的信息,只看自己想要的;而最高层级的人则是信息的创造者。我们大多数人,应该思考如何从第二层级上升到第三层级。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有了目标后,不再停留于空想,而是立刻行动。其实在我看来,有了选择后,只要立即行动,就超过了90%的人。清华的校训“行胜于言”,对我当下的影响就很大。
最后,我想说的是多看书,这能够给我带来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另外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保持耐心,将眼光放的更为长远!”
作者孙凌,资深校园市场专家,青年成长导师,关注创新与创业,每日分享所思所想,微信公众号:创业者孙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