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富豪到华尔街银行借5000元贷款,借期两周,银行贷款须有抵押,富豪用停在门口的劳斯莱斯做抵押。银行职员将他的劳斯莱斯停在地下车库里,然后借给富豪5000元,两周后富豪来还钱,利息仅15元。银行职员发现富豪帐上有几百万,问为啥还要借钱,富豪说:“15元两周的停车场,在华尔街是永远找不到的。”
如果这本身就是银行做的一个故事营销呢?但是我们更相信它是一个茶余饭后的小励志故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故事营销来打品牌已经慢慢的行不通了。
如果说2010年以前是卖故事的红利时代,那么2010年以后就是卖承诺的时代,现在这个情况时愈演愈烈了。
不是故事讲的不好了,而是我们慢慢的似乎不再那么喜欢听故事了,曾经我们将故事营销人捧在手心,因为故事营销人的战绩真的是不错的。
难道故事已经开始变味了吗?故事营销行不通的的客观原因大抵可以总结成这样:
1)“快”的生活
外媒说“中国人现在成了世界上最急躁、最没有耐性的地球人”。这句话没有错,曾经的“快节奏”生活属于大城市、属于西方国家,但是现在这三个字已经完全的套牢在我们的头上。“速度战”不仅仅是体现在三天盖一座深圳大楼,而是体现在整个商品时代,我们已经停不下来脚步去聆听一个故事,相比,我们更喜欢的是服务以及商品能做什么这样一个承诺。
以前慢脚踏步欣赏一个商品,故事介绍与细节我们都会关注,但现在或许一句:这个能干什么;这个能帮你完成什么......来得更痛快些!
我宁愿相信简短的一句“能拍星星的手机”。也不要去听哪个大师设计的手机,多少镜片,多少um的镜头,这就是快的生活。
2)契约精神慢慢的消失
契约也就是言而有信,任何的商业形式都必须要有契约来权衡,但是现在的契约精神正在慢慢的消失,这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安全感慢慢消失,每个人都把自己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同时也是印证了一个真实时代的慢慢的消失。
当意识到你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或许很多的看客已经擦亮了眼睛:“编,继续编”“说了那么多还不是想骗我买”“还不是想让我下次来消费”。
在契约精神慢慢消失的情况下,讲故事往往不如一个及时兑现的承诺。
3)看客时代的到来
参与感慢慢的消失导致一个看客时代的到来。
美国人雅瑟?史密斯曾经写道 “要让一个中国人感到行动迅速敏捷的重要性,那是很困难的。”这也是间接的反应了我们正在慢慢的变的漠视,也慢慢的成为看客,故事在我们眼里慢慢成了小丑。
市场上,因为漠视,所以我们也慢慢的变得更加理性,有人说:现在的人是越来越不好骗了。要打破这些漠视,那就不要讲故事,而是参与,这样才能显得“真实”。
故事营销是不是没有用了呢?答案肯定是还有用的,只不过方式也要有一定的转变:
1)用形象的一句话来表达一个故事。
2)承诺你能给出的东西。比如这样:
对于富人来说,他们怕产品不安全、怕没档次、怕没面子、怕没别人好。我们要的就是给他们安全、档次、面子。
而对于大众,我们更多的是承诺他们能更便宜、更多赠品、更大打折、比别人更划算。
本文为一页品牌策划书.龙一鸣原创,禁止转载!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一页品牌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