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鹃,图片来源:新浪
“布谷、布谷”——这是大杜鹃,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布谷鸟的叫声。在许多人的童年印象里,布谷鸟应当是一种小巧可爱的鸟类,而现实中的大杜鹃,不仅体形比较大,与鸽子相仿,而且“面相”看起来很凶,隐隐透露出一种诡异。初次见到真容,还真有点“毁童年”。
大杜鹃(简称杜鹃)是一种具有“寄生”习性的鸟类。它并非像寄生虫或寄生植物一样依附在宿主的身上讨吃喝,它的寄生方法叫做“巢寄生”,就是把自己的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里,让别人替它养孩子。杜鹃本身不会营巢,也不会孵蛋。但是,它能够“巢寄生”超过一百种不同的鸟类,孵化后的雏鸟将在“养父母”的抚养下顺利成长。一种湿地鸟类——“东方大苇莺”(简称苇莺)常会成为杜鹃“巢寄生”的受害者。
盛夏七月,苇莺迎来了一年中谈情说爱的季节。它们一雄一雌组成小家庭,共同营造“育婴室”。苇莺在水边的芦苇丛里做巢。它们首先选择几株坚固的芦苇作为栋梁,再采集苇叶、苇穗、羽毛等材料将苇杆拉近,随后反复缠绕,精心编制,直至建成一个茶杯形状的巢。
从苇莺开始筑巢后不久,准备进行“巢寄生”的雌性杜鹃便会飞到附近的树枝上,偷偷地探头观望。苇莺夫妇当然不欢迎这个不速之客,它们奋力地追逐驱赶杜鹃。怎奈何杜鹃的体形比较大,而且还 “死皮赖脸”,总是想法设法在这片巢区内“潜伏”。
短短几天之后,雌性苇莺产下了五六枚蛋。趁着苇莺夫妇双双离巢觅食,杜鹃看准机会迅速地飞进苇莺的巢中。在这个必须争分夺秒的节骨眼,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叼起一枚苇莺蛋,把蛋吃掉,然后再在巢中生下一枚自己的蛋。杜鹃的产卵过程只有短短的几秒钟,眨眼之间它已经大功告成,接着飞离了“作案现场”。从此以后,不论是杜鹃蛋的孵化还是雏鸟的喂养,一切任务全都落到了苇莺父母的身上。
杜鹃的“巢寄生”实在是很高明。杜鹃的蛋不论是大小、形状、颜色都和苇莺的蛋十分相似。苇莺无法从一窝蛋里分辨出那枚是外来者的蛋,只好将所有蛋一起孵化。
杜鹃的孵化期比苇莺短一些。小杜鹃比小苇莺更早破壳,更早享受养父母的照顾。小杜鹃一出世,眼睛还没睁开,肉色的身体还没长毛,本能便开始驱使它,跌跌撞撞地将巢里的苇莺蛋一个接一个地挤出去。倘若有小苇莺已经率先出壳,小杜鹃也毫不留情,它会把毫无反抗能力的苇莺雏鸟推出巢外,任由它掉进芦苇下方的水中溺死。
过不了多久,巢中仅剩下小杜鹃一个。觅食回巢的苇莺父母把小杜鹃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每天辛勤地哺育它。养父母带回的虫子全部被小杜鹃独占了。过了一段时间,小杜鹃长出了羽毛,变成了一个深棕色的肥球。它的体形、样貌、羽毛颜色都与苇莺有了很大差距,但苇莺父母依旧一心一意地将喂养它。
苇莺哺育杜鹃雏鸟(图片来源:鸟网)
苇莺哺育杜鹃雏鸟2,图片来源:新浪
苇莺哺育杜鹃雏鸟3,图片来源:新浪
在养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小杜鹃成长得很快,渐渐地,鸟巢已经装不下它了。它扑腾到附近的树枝、芦苇上,每天依然张着大嘴,贪婪地索要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杜鹃的外貌也越来越像它的“亲妈”。大约一个月之后,小杜鹃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它将在同类的召唤下拍拍翅膀离开了自己的养父母,从此再也不回来。直到此时,这场“巢寄生”的闹剧才终于落下帷幕。
在大自然中,鸟类的行为充满了新奇和奥秘,还有许多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在生态平衡中,杜鹃和苇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它们都是勤劳的食虫鸟。尤其是杜鹃,它偏爱食用其他鸟类不敢啄食的松尺蠖(huò)、松毛虫等害虫,为保护树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人们因此将杜鹃誉为“森林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