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两人生活的时代相同,都是南北朝时的人。都曾为官一时,之后隐逸山水之间。
我们对陶渊明还是很熟悉的,此人也算名门之后,其曾祖是东晋名将陶侃。不过,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家境早已没落,加上父亲早逝,在贫困中长大。二十岁时,陶渊明开始四处游宦寻找做官的机会,过程并不顺利,陆续担任了一些小官后,感到壮志难酬就辞官回家了。
不过几年的归隐生活并没有断绝陶渊明的做官梦,中年的他再次进入官场。这一次,他结识了一些大人物并在他们账下做幕僚,如日后成为刘宋开国皇帝的刘裕。几经沉浮,陶渊明终于当上地方“一把手”---彭泽县令。但仅仅过了八个月,郡里派遣负责监察的督邮下来巡视,手下告诉他,你得装扮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叹了口气说,“吾不能为三斗米折腰事乡里小儿!”当天就脱掉官服辞职回家。
陶渊明辞世不久,又有一位以辞官隐逸出名的姓陶之人,他就是陶弘景。少年时,陶弘景就以才学闻名乡里。二十二岁时,陶弘景先后给南齐皇室的诸位皇子做侍读。由于官场倾轧,他的仕途十分坎坷,到三十六岁时,才混得一个六品官。陶弘景心灰意冷之下,一气之下将朝服挂在皇宫大门,辞职不干了。
十年之后,梁武帝篡齐,建立大梁,屡次邀请陶弘景出仕,都都拒绝。不过,梁武帝常到山里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成为梁武帝编制外的高参。
其次,不同之处是前者喜赋诗自娱,开田园诗派之先河。后者则潜心研究医学典籍,并注《神农本草》《名医别录》等书。
陶渊明喜欢过上一种赋诗自娱的生活,开了田园诗派之先河。他的《桃花源记》非常著名,很多读者解读时都要贴上“黑暗的社会”的标签,说其对现实如何不满。其实桃花源是陶渊明的理想国,勾勒的桃花源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还是他所向往的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的生活。每天,他只希望饮自己酿的酒,采自己种的菊花,因为心已偏远。这时的他开始不执着于仕途了,因为他逐渐明白那不是自己的真爱,不能舒展自己的性情。也是因为这份“真爱”,最终引领着他归隐田园赋诗自娱这条属于他的救赎,是一条归乡的路。
而陶弘景潜心研究医学典籍,并注《神农本草》《名医别录》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