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高俅
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权臣,宋徽宗时期的官员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因是《水浒传》的主要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也是北宋新党领袖之一。
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对宋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喜好。高俅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
其实在正史中,高俅的记载并不算多,这很奇怪,因为一个太尉这么大的官职却没有本纪。并且对他的历史评价含糊不清,也就是说他不算是个大奸臣。因为这种人物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水浒传》就将他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
水浒中高俅的发迹史
高俅是《水浒传》中奸佞小人的代表,发迹前,可以说他是要钱没钱,要背景没背景,要学问没学问,那么他怎么就能一下子做到殿帅府太尉这等高官呢?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高俅发迹前的那断经历。
高俅本是东京一俘浪破落户子弟,每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后被告了一状,结果被刺配淮西临淮州。在那里他依附于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世权,一住就是三年。后来因宋哲宗拜南郊,感得风调雨顺,大赦天下,高俅之罪被赦免,于是他打算重回东京。柳世权替高俅写了一封信,让他去投奔东京的亲戚董将士。董将士知道高俅是俘浪子弟,不愿收留,于是又将其转荐给了小苏学士。小苏学士亦因高俅非正经之人,又将其转手给了当朝驸马小王都太尉,谁料小王都太尉就喜欢高俅这样的人,于是把高俅收于门下,做了个亲随。一次,小王都太尉宴请端王吃酒,端王相中了一尊羊脂玉镇纸狮子,小王都太尉为讨好端王,命高俅亲将镇纸狮子送至端王府中,碰巧这天端王正在府中与一帮小黄门踢气球,也不知是哪个小黄门把气球一脚踢到了高俅脚下,本善踢气球的高俅竟本能般地一脚“鸳鸯拐”把球踢还端王,由此,端王爱上了善踢球的高俅。后来,哲宗天子驾崩,因无太子,端王本便被立为了天子,是为宋徽宗。端王变成宋徽宗之后,没过半年,深得徽宗喜爱的高俅便被提拔到了殿帅府太尉的职位上。
由以上高俅的经历,于是有人不禁感叹高俅的“运气”太好了!那么,高俅的发迹真的主要是靠“运气”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一本正经地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一下。
首先说明一下,高俅的发迹,“运气”在其中充其量算是一个外因,它根本起不了主要作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内因。那么,内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原著中说:高俅本是一个俘浪破落子弟,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而小王都太尉和端王呢?
书中说:(小王都太尉)喜爱风流人物,正用(高俅)这样的人。(端王)俘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这便是内因。
正是由于高俅和小王都太尉、端王有同样的爱好,同样的品味,才使他们有了交集。如若他们一方不是这样的人,即使高俅的运气再好,也不见得会得到小王都太尉和端王的青睐,因为外因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因此我说,“运气”对于高俅的发迹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乃是端王、小王都太尉等这些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人和高俅臭味相投。由此也意味着,国家也必将断送在这些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