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最近一则新闻让人唏嘘,信用卡新开户数据按照0.5元一条出售,部分高端客户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每条售价为5元。一条条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形同“赶集”公开贩卖。

说起来,信用数据这个东西,到底值钱不值钱?它又有啥用呢?

个人信用有啥用?

个人征信基本任务是帮助客户(金融等商业机构)判断、控制信用风险和帮助个人消费者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在欧美国家,个人信用往往和消费联系在一起,有了信用标准化的信用评估,可以提高金融机构对个人借贷能力、还款能力的判断效率。

世界上第一家个人征信机构成立于19世纪早期的商业中心伦敦,从一般的商业征信服务扩展至金融征信。消费信贷发达的美国发明了信用评分,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批发的贷款审批流程,促进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对于每个人,信用好会带来很多便利和实惠,比如你可能凭信用就贷款,不需要担保或者抵押,而且信用好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授信额度。相反,你的贷款成本可能比其他人更高,比如利率更高,需要抵押物等。

除了金融上应用广泛以外,个人信用还相当于你的第二张身份证,能够帮助你在社会生活中顺畅通行。比如,法国的火车票、地铁票等所有公共交通都无人查票,只有偶然会遇到查票,然而一旦被查到,会面临很重的罚款,大约60欧元,还会影响信用,影响未来的职业。

在德国,每个人拥有一份资信公司做出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有过不良的民事记录,甚至刑事记录的,如诈骗、空头支票、欠款不还、破产等,在你要贷款、上保险和求职时,都比清白人麻烦得多,要多掏利息或保险费率。因此就拿乘车买票来说,德国所有的市内公共交通车辆内均没有固定的售票员,可是在这里你很少发现逃票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如果逃票被查到,就会写入个人的信用记录,成为终身的污点。

其实,在我国有些地区,个人信用也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温州,市民信用行为被量化失信扣分守信加分,个人信用评估结果还可以作为“好市民”证明,用于人际交往中。在相亲、商务谈判等场合,双方可以将个人信用评估报告作为判断的依据。

个人信用数据,该如何保护?

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信用情况都可以用多维度的数据表现,除了传统的央行征信数据以外,同样有周期性信用支付特征的账户(如房租、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电信服务等)信息,被业界称为“非传统信用信息”或“替代性信用信息”。

今年1月,央行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以阿里集团新近推出的芝麻信用为例,每一个芝麻分数包含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芝麻信用数据还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住址搬迁历史、社交关系等。未来芝麻信用会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作为招聘是否录用、贷款、奖学金是否发放、相亲对象是不是可靠等等问题的参考指标。

信用数据的广泛应用必然会涉及到信用数据如何被合理使用、个人隐私如何被有效保护这个问题。而且,信用数据的保护,并不简单指个人的金融信息,还涵盖各方面数据。从美国征信业的发展情况看,这些机构先是野蛮生长,然后理智整合,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美国,无论是立法、司法、行政机构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普通公民,都要把自己的有关信息,包括部分相对秘密的信息向信用服务机构公开,并实行有限披露,以供他人出于合理目的进行查询。

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信息等,但明确告知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在初期,各项措施并不健全,除了依靠征信机构的诚信经营和法律的强制力以外,消费者本身也可以有一些自我保护的做法。

一般而言,各类机构得到消息者的信息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消费者自身提供各类信息和数据项,填报自身的基本信息、传统交易信息和非传统支付信息、社交信息等;二是通过经消费者授权从相关机构获取信息。不管是哪种方式,提交信息之前消费者首先都要对平台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及相关资料的用途有个清醒了解。其次,要有信息保护的意识,不要随意外漏信息给各种不确定的企业,像快递单不涂抹地址、姓名、电话的坏习惯应该可以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