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供车”?到底买还是不买?

由于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逐渐得到了提高。中国的汽车市场也逐渐壮大,如今在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的领土上,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国外看不到的车型,这些只在中国销售的车型被大家冠以了“中国特供车”的称号。

“特供”一词本意是常形容那些特殊渠道供给的高档货品,尤其在饮食及消耗品上尤为多见,由于大部分渠道都较为神秘,所以一般消费者很难买到。但“中国特供车”和之前说到的那些高端货品又不一样,毕竟很容易就能买到。而如今的“中国特供车”就太多了,车业杂谈就简单列举几款:CX-4、蓝鸟、凌派、朗逸、凌渡、福睿斯、科沃兹、1系等。

什么是“中国特供车”?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只有在中国才能买到的车。较为正式的解释就是,一般指合资车企针对中国市场状况开发的具有针对性的车型,且只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为“中国特供车”。

对于“中国特供车”,车业杂谈认为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外观特供:例如皇冠、雅阁,这些车型在国外都能找到,不过其外观针对中国市场在铬饰条上做了一部分修改。

配置特供:这个与其说是特供,倒不如说是减配。低配车型砍掉一些安全配置,例如ESP、侧气囊等。

尺寸特供:轴距加长再加长!看看奥迪A6L、A4L就知道了!这应是最成功的中国特供车案例。

品牌特供:简单地说就是同一个车型换个车标而已,变成了其它品牌的车型,例如凯越。

整车特供:根据中国的市场特点设计,全球合作设计生产,例如凌派。

针对“中国特供车”,正反双方的意见如何?

一个事物的出现,是存在两面性的;没有绝对的好处,也没有绝对的坏处。“中国特供车”也是如此。

在正面意义上,车业杂谈认为“中国特供车”无论是车身外观还是舒适性配置,全部的设计出发点都是为了迎合国人的喜好,尽可能满足国人对一辆车的需求,让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款大气、有面儿还不贵的车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朗逸。

但由于不用满足一些发达国家更严苛的要求,车辆的研发和试验成本可能会降低一些,而成本的降低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拉低售价。这对于国内汽车市场和消费者而言,无疑是有竞争力的。

与此同时,由于很多国内消费者对操控、驾驶感受不大在意,使得很多中国特供车偏向舒适性作出一些平衡,当然用“妥协”也不为过。使得最终上市的特供车被不少懂车帝们吐槽,说失去了品牌精神,为了市场一度放弃了自己的品牌血统。车业杂谈这里就举个例子:宝马新X1。

还有就是在碰撞安全的参考价值上,中国特供车会稍逊一些。虽然C-NCAP比起之前的要求和标准严苛了许多,但大家都知道想要在C-NCAP中取得五星碰撞成绩并不难,但在诸如E-NCAP中碰出个五星就比较困难了。而在研发平台方面,一些特供车也是在原有老平台老技术上改进而来,或者是借鉴了老的平台和技术,为的是可以进一步地缩减成本。

那“中国特供车”可以买吗?

当然可以买!车业杂谈要说一句。“中国特供车”不是低人一等,说直白一点,车企只是结合中国的路况、国内消费者对驾驶的需求和喜好进行权衡,找到的这一个平衡点就是最终上市的“中国特供车”。例如内外饰做得更有质感,更符合国人的审美,空间更大,座椅更舒适,油耗更低,悬架调节得偏家用等。

这就和出门逛商场买衣服一样,看自己的风格而决定。有些人喜欢前卫的风格,有些人喜欢中庸的风格。对全球车和特供车而言,追求原汁原味的驾驶风格和品牌血统的车迷会选择前者;而考虑家用,适应国内路况,图一个实用的消费者来说,选择特供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买不买特供车,主要还是看自己的用车初衷;凡事没有绝对,适合自己就好。

不过此前也有过很多对比说,有部分中国特供车在用料做工上缩水,这确实也不假。所以,车业杂谈的建议是,大家在买车看车之前也要多做功课,多多对比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