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虫“三十六计”令人叹为观止!上一篇章:震惊!爬虫类竟会使“三十六计”(一),我们揭秘了爬虫“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李代桃僵、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偷梁换柱、笑里藏刀。这一篇章,请托好下巴,继续探秘!
短吻鳄“趁火打劫”
美洲短吻鳄和我们中国的扬子鳄同属短吻鳄科,它们的特点是:铠甲被淡水中藻类的色素浸透得黝黑发亮;嘴巴较短但哼哼声大如雷,蒲松龄曰其为“猪婆龙”;爪子尖利会挖洞,是河边建筑师。虽然比起尼罗鳄、湾鳄这些庞然大物并不算威猛吧,但4米左右的个儿头、强有力的颌骨、锋利的牙口好歹也是让它称霸一方,捉个猎物还要像食腐动物一样趁火打劫吗?
短吻鳄虽不如湾鳄、尼罗鳄凶悍,但也称霸一方(来源:Wiki共享资源)
这其实是一场它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故。美国佛罗里达州旱季来临之后,河流的水位急剧下降,在河中“巡视”的短吻鳄,它刚从岸上晒完太阳,体温骤然升高,其厚重的铠甲使之无法通过汗腺来降温散热,于是它边游着边大张着嘴巴,仿佛打哈欠一样,其实这是为了保持口腔的空气流通,以增大自身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口腔黏膜和毛细血管完成热量交换,达到散热的效果。
突然,水中跃起一种也身披墨绿色花纹铠甲的“鳄鱼”,它嘴巴尖如利剑,口中都是钉子般的牙齿。那是臭名昭著的凶猛鱼类雀鳝。时逢佛罗里达旱季,水位较低,雀鳝在游泳时遇到水极浅的地方无法游动,便会纵身跃出水面,横冲到深水区去,这条雀鳝横冲的方向恰好是张嘴的短吻鳄,短吻鳄不客气,面对飞来的午餐欣然接受。这对当地鱼类在旱季的行动不便来说,确实是趁火打劫了。
雀鳝纵身一跃,恰好飞入短吻鳄嘴里(来源:Marina Scarr摄)
枯叶龟“瞒天过海”
枯叶龟生活在南美洲北部的奥里诺科河和亚马逊河流域底部,淡水自然是它的理想栖息所,不过淡咸混合的水域它也是可以忍受的。为什么?它的一举一动都是为其高超的拟态本领服务的。枯叶龟的龟甲呈椭圆形,龟甲边缘呈锯齿状,颜色呈黄褐色,很像一片沉落水中的大枯叶;头部和颈部就更神了,扁平而宽大,呈“箭头状”,呈茶褐色,比起龟甲则更像枯烂已久的残叶。
枯叶龟的龟甲和头颈部都像枯萎的树叶(来源:Wiki共享资源)
枯叶龟以此惊人的拟态长相瞒天过海,诱使无数靠近它的猎物命丧龟口,其餐谱上的主要食物有鱼类、两栖类和淡水贝类。有人问枯叶龟为什么采取这种以静制动的捕食策略呢?说起来有点搞笑,枯叶龟是一种高度水栖性龟类,对水非常依赖,几乎不怎么走上陆地,但游泳的本领却非常差劲儿,在水地几乎是缓慢爬行的节奏,因此才会想出这种办法来。
有人说,就算再怎么不喜欢上岸,作为爬行动物,总要露出水面呼吸空气吧?这个当然,不过近距离观察枯叶龟你就会发现,它有一个吸管儿一样的萌鼻子,鼻孔就在管尖儿上。每当需要出水呼吸时,枯叶龟就会游到水中央,伸出长脖子,只把鼻尖儿露出水面呼吸,这也符合它以静制动的总方针嘛。另外,比起清澈的水域,枯叶龟更加喜欢偏浑浊的水域,这有利于它更好地伪装,伺机偷袭猎物。
枯叶龟呼吸时只把鼻尖探出水面(Wiki共享资源)
伞蜥“树上开花”
树上开花原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点缀在上面,让人真假难辨,引申在计谋中的意思就是当自己的力量较为薄弱的时候,可以借助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虚张声势,震慑敌人。爬行动物中,最会用虚张声势的方法来吓唬敌人的家伙就是来自澳洲的伞蜥,这家伙正常的时候和一般蜥蜴似乎没太大差别,只是颈部有明显凸起的褶皱。
伞蜥的鳞状薄膜像披肩一样挂在颈部(Wiki共享资源)
这可不是一般的褶皱,而是一层处于闭合状态的鳞状薄膜,以伞状长在颈部的四周,就像人的披肩那样附在其颈部。这些鳞状薄膜是由伞蜥的舌骨所支配的,当伞蜥受到惊吓或是遇到天敌的时候,其口部大张,在舌骨的带动下,鳞状薄膜瞬间撑起至最大限度,左右两边各呈半圆形,从而就像撑起了一把伞。给对手一种错觉:伞蜥的头部瞬间增大。这副鳞状薄膜在闭合时呈黑色,受威胁撑开时则呈现鲜艳的颜色,可以增加震慑效果。
受惊时,伞蜥的鳞状薄膜在其舌骨带动下瞬间撑起,如同打伞一样(Wiki共享资源)
伞蜥把树上开花运用得炉火纯青,源于它生来胆小且多疑的神经质性格。它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要比其他蜥蜴多得多,说白了就是总处于一种“边走边观望”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顺便捕食。有人问,如果伞蜥“撑开伞”吓不住敌人怎么办?它还有个绝招:其后脚能像恐龙一样站立,然后一路狂奔逃到树上。
橡皮蟒“暗度陈仓”
很多蛇类都采用修炼毒液的方式立足于江湖,而蟒科蛇类则多以巨大的体形、强健的肌肉、可怕的绞杀来安身立命。然而这位橡皮蟒实在是有辱蟒科蛇类的名声。栖息于热带雨林松软泥土中的橡皮蟒全身呈暗褐色,比一般的蚺蟒类细得多,而且体形最大的都不会超过1米。其实这都是小事儿,令众多蚺蟒类最不能忍受地是,橡皮蟒的头骨结构很另类,欠缺颚齿以及上唇感受温度的空洞。
没有过人的咬合力和毒液武器,它靠什么生存呢?它有一套独特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来化险为夷。首先,与一般蛇类不同橡皮蟒的头部和尾部均呈圆钝形,头部也被与通身相似的暗色鳞片覆盖,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长筒,头和尾傻傻分不清。其次,橡皮蟒全身肌肉很发达,其前额叶头骨比一般蛇类坚硬得多,可以尽情的在软土中挖洞。
橡皮蟒的头部和尾部均呈圆钝形,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长筒,头和尾傻傻分不清(来自:Wiki共享资源)
这两项特技结合起来会怎样?当橡皮蟒感受到对方的威胁时,由于其头尾极为相似,让对手分辨不清,便会用灵活的尾巴模拟头部攻击时的各种姿势来威吓、迷惑敌人,这时敌人便会被其尾部吸引。此时,橡皮蟒的头在干嘛呢?刚才我们说了,橡皮蟒前额叶头骨十分坚硬,肌肉灵活发达。在尾部吸引敌人注意力同时,橡皮蟒会赶紧用头部钻洞,以求逃生,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
橡皮蟒的头部特写,终于看到它的眼睛了(Wiki共享资源)
海鬣蜥“假痴不癫”
假痴不癫是三十六计中较为冷僻的一计,它是指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使用这一计的家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适应海洋生活的蜥蜴——海鬣蜥,人们可以在冰冷的水下看到它疯狂地啃食海草,而在陆地上,它们一个个呆呆地趴在暗黑的焦岩上,边吹着干裂的海风,边沐浴着太阳。
海鬣蜥看似呆傻,其实心中早已盘算好一切(来源:Wiki共享资源)
我们都知道蜥蜴这样的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多会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外界环境温度升高,爬行类代谢加快,体温上升;外界环境温度降低,爬行类代谢变慢,体温下降。因此,在需要温度的情况下,它们主要会通过晒太阳的方法来实现。海鬣蜥需要到冰冷的海水中进食,比一般爬行类的生存环境恶劣得多,因此,晒太阳,晒多长时间的太阳都是有讲究的。
加拉帕哥斯群岛虽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海水冰冷异常,一般在20℃以下,远低于海鬣蜥的体温。每次下海进食前,都会像个呆子一样在岩石上晒1个小时左右的太阳(时间太长也受不了),而它下海之后就开始快速地进食,到再次返回海面为止,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因为如果不在这个时间返回陆地,晒太阳所保存的热量就会消耗殆尽,海鬣蜥就会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因此也被称为“生死10分钟”,看似呆傻的海鬣蜥,其实早已盘算好了一切,果真是假痴不癫!
海鬣蜥在海中的“生死10分钟”(来自:Google)
黑曼巴蛇“远交近攻”
笔者以前给大家介绍过非洲人民的“噩梦”——黑曼巴蛇,其毒性强烈、乐于进攻、速度奇快,成为非洲大陆上致死率最高的毒蛇。不过,今天我们在三十六计中讲它,毒液只是作为辅助,主要来分析它的用毒策略。这得先分析一下黑曼巴蛇的食谱:黑曼巴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如老鼠,甚至有捕食蝙蝠的记录)、小型鸟类和小型蜥蜴类喂食。我们可以看出,相对小型鸟类和蜥蜴,鼠类的体型较大,反抗性较强,因此可以说黑曼巴蛇的猎物有强有弱。
黑曼巴蛇捕食小型鼠类(来自:Wiki共享资源)
为了将自己受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面对不同的猎物,黑曼巴蛇会采取不同的不是策略。当捕食鼠类这样体型较大,反抗性较强的猎物时,黑曼巴蛇一般会事先对其发动一次偷袭,将毒液注入其体内,然后任其逃走。随后利用敏锐的嗅觉追踪猎物的气味(黑曼巴属眼镜蛇类,靠分叉的舌头收集,而蝰蛇类一般靠吻部的颊窝感受热量),等找到猎物时,猎物也奄奄一息了。
黑曼巴蛇属于眼镜蛇类,靠分叉的舌头收集气味(来自:Wiki共享资源)
当捕食小型鸟类或蜥蜴这样不是很强的猎物时,黑曼巴蛇会采取“死咬住不放”的策略,直到猎物中毒而忙,再顺势将其吞入腹中。为什么要死咬住不放呢?因为一旦给猎物一点点挣扎的机会,其反抗和骚动就有可能搞断黑曼巴赖以为生的毒液注射器——管状毒牙。回头来看,黑曼巴蛇对于势力较强的猎物选择偷袭、暂避锋芒的方式;对势力较弱的猎物选择完全压倒、一击而中的方式,可谓是远交近攻,进退得当的高级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