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停车难,到底该如何治理?

由于近年来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远远超过了小区配备的停车位数量,从而导致了当前社区“停车难”的种种系列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显然与城市各小区开发建设时期的规划有关。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卒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以此我们不难看出,周朝对城邑的建制数量、规模、分布格局的规划是相当详尽的,并由此可见“规划”一词对政治特性彰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规划要精细准确,既要考虑整体又要顾全细节。所以,换一种角度来看,当今城市建设是整体,各小区内部的车位建制则是细节。由于许多住宅小区在初期的规划设计当中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去充分考虑停车位的设置参数和停车场的长远规划问题,所以这些小区普遍存在楼宇间距离小,密度紧凑,配套公共空间少的问题。受空间条件的制约,小区内部的道路资源、空间资源可以说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车辆乱停乱放,大量机动车挤占小区的公共道路、公共设施等场地,不仅破坏了小区内部整体的人文环境,更是扰乱了小区内的公共秩序。

小区内部的交通安全与业主们的人身安全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老人、小孩,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如果机动车辆堵塞了小区的道路,一旦遇到火灾、漏电,或者有病人需要急救的紧急情况,那么消防车、救护车等就会难以进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处理,这将给小区内部人民群众的财产甚至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即所谓的“车满为患”。

另一方面,车辆如果露天摆放,极其容易发生车辆损害与被盗窃的现象。这时,车主们常常将责任归咎到物业管理失职或者其他相关的居民身上,这些均会引发居民之间、居民与物业之间的些许矛盾,由此会产生繁杂的纠纷,从而影响了物业双方正常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居民之间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

殊不知,车主们将自己的车停放在小区各个地方,物业难以顾全大局,难以实现有效地管理,且这种现象无疑不会增大物业管理维护费用的支出。长此以往,在信任感破裂的背景之下,业主们也会果断拒绝缴纳停车费用,这会让社区物业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所有这些均是小区内不和谐音符出现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制度、设置车辆行驶和停放标志、实施严格停车秩序的管理措施、加强小区内车辆停放的宣传、引导和巡查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同时社区公民们强化自身的规范停车意识对于缓解这种社区现象也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小区内停车问题的逐渐蔓延,其逐渐演变成涉及其它公共利益的问题。在小区内停车泊位不足的情况下,大量机动车转移停放至小区外周围的道路之上,从而使得停车矛盾会逐渐外部化,多元化,尤其是在城区,这种矛盾尤其凸显。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通过盘活闲置空间的方式来增加社区内部临时车位的数量,并适当增加小区周边的停车位资源,增设公共停车泊位数量,辅之以设置较低的收费标准等。

但是在此过程之中,政府也要充分考虑到有车和无车居民间的综合利益,可以通过清晰地车位划线,来缓解这一潜形的矛盾。但是,如果要想以更有效的方式来解决社区内“停车难”“停车不当”“停车越位”等问题,在以后新小区开建的过程中,小区道路的宽度应当充分考虑车辆交会的情况,停车位配套指标也必须达到相应的指标。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从相关因素中寻求解决方法。

例如优化城区的交通结构体系,构建道路交通网,大力加强公共自行车和非机动动车的泊位,适时开展城区内的区域限制、拥堵收费等交通调控政策,并扩展地下资源,增加地下停车场的使用率等,这些都不失为缓解这些棘手问题的有效方式。

《管子.乘马》中言:“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中可见,古时人们在营建都城的时候,在不拘泥于束缚之中,在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凭借着天然资源,依靠着地势之利,来生活,来生存,来构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而这正是“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

城市规划发展到现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思想源远流长,仍然植根于人们固有的思想当中。所以说,大至城乡之间的规划,小至社区内部的建设,切勿将停车位的扩展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并且在构建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停车用地和绿化用地之间的关系,尽量不要破坏花草树木,在小区绿化面积不减的前提下,通过扩宽道路,空地改建,调整绿化形态建设树阵和林荫停车泊位,充分利用闲置地块设置停车场点,在小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改造为透水停车场等方式,来缓解小区内的诸多停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