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分子不断地做热运动,在宏观上就体现为温度,它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运动越剧烈,则物体的温度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物体的温度存在一个下限,那就是当分子运动完全停止之时,此时的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约为零下273.15摄氏度)。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们的温度总是高于绝对零度。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任何物体不可能达到绝对温度,只能无限接近。因为空间自始自终都是存在热量和能量的互相转换,分子运动不会完全停止,系统的熵只会大于零。
另外,从量子力学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可知,粒子的速度和和位置无法同时知道。而如果粒子的温度降到绝对零度,它的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这就违背了不确定性原理。因此,绝对零度是不可以达到的。
而在1951年,物理学家爱德华·珀塞尔(Edward Purcell)提出了负温度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负温度呢?是指温度低于绝对零度吗?
负温度不是指低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事实上,负温度比正无穷大的温度还高。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物理化学中熵的概念。熵表示系统的混乱度——混乱度越高(有序度越低),熵越大;有序度越高(混乱度越低),熵越小。
能量与熵的关系图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就越高,那么体系的能量和混乱度也越高,从而熵也越大(根据热力学定律,熵对能量的偏导数等于温度的倒数)。然而,当体系的能量增加到无限时,处于最高能及的粒子越来越多,系统的混乱度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出现粒子数反转的情况。
通过数学处理可知,此时出现了负热力学温度(如上图右侧所示)。当然,负温度并非是宏观物体的状态,而是描述微观粒子能量反转的数学表述,负温度其实是大于正无穷温度的。
从而,我们可以知道,随着体系能量的增加,温度从绝对零度的右极限升高至正无穷大,然后再跳到负无穷大,之后再不断上升至绝对零度的左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