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20,明天是521,是中国人示爱的好机会。
曾经有人对于年轻人这种自创节日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尤其是对用节日示爱看不惯,觉得现在年轻人是吃饱了撑得。
但实际上,这或许是因为中国人示爱的机会太少了,以至于情人节、七夕节、光棍节、520、521……这一系例节日还是不够用的。
其实中国人的先民并非不擅长示爱,《诗经》开篇“关雎”就是一次示爱的演示,而后诸如“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之类的话,其实也都是在示爱。
如果从那时候这种传统延续到现在,中国人应该是地球上的爱情表白大师,或许爱情表白会成为不亚于京剧、乒乓球、武术的国粹也未可知。
但是很可惜,中国人的爱情表白之路被儒家的礼教和理学给掐断了,理学家们“去人欲”的提法就让中国人很难再对爱情直接表白,夫妻之间的情爱关系被列入“三纲”,跟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并列,于是对爱情的表达和坚守也就变成了对忠诚的阐述和形而上学。
在这种关系里,妻子的首要义务是忠诚,是传递香火,是孝敬公婆,贞操则是一种属于女性所独有的忠诚模式,当女人作为性爱工具和生育机器存在时,男人对其只要表达“仁”和“礼”就够了,而女人也只要回应以坚贞即可。表达爱情?只属于少数诗人寻章摘句之余的闲情罢了。
于是中国文人很少再创作表达爱情的诗句,或许除了李清照身为女人有所例外,以及一些悼念亡妻的祭文和不上台面的小说还肯撕下伪装,更多的锦绣文章是谈山、谈水、谈史、谈国事、谈哲理、谈宗教、谈音乐绘画卖炭翁,还有多少人愿意公然地谈论爱情呢?
即便是原本的爱情表达,也被重新解读赋予意义,“关雎”成了后妃之德,“孔雀东南飞”成了“淫妇为人所弃”事例,丈夫无需再对妻子表达爱意,“举案齐眉”更接近一种“服务态度”而不是感情表达了。
进而,这种情况进入现代社会一度也并没有太多改变,或许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了不用汇报组织的说爱,不再以共同革命理想而是彼此两情相悦的理由谈情,到现在也无非30多年而已。
但这30年又是社会压力巨大的30年,身处变革时代的每个人都唯恐错失机会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变得焦虑浮躁,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争要抢,爱情似乎是可以被搁置在一旁的了。
于是即便是现在的情侣、夫妻,很多人也就是刚刚看对眼时还肯花前月下互诉衷肠,一旦过了最初的甜蜜期就会被锅碗瓢盆熬干了情致,如果有了孩子则更是被生活推着向前狂奔,早就没有了示爱告白的兴趣。
有多少人很久没给过爱人一个拥抱?有多少人已经忘记了爱人喜欢吃的菜肴?有多少不再关心爱人是否开心?结伴过日子的平淡淹没了许多人,表达爱意反而是会显得突兀的了。
曾有一个段子,说丈夫买了一束花回家对妻子说“我爱你”,妻子一愣,瞬间流泪说:“你得绝症了?”
这个段子估计是假的,但如果哪个丈夫真的没有来由地这么告白示爱,多半要引起妻子的猜疑,最少也得抱怨一句:“老夫老妻了还玩这个干嘛……”
其实老夫老妻和初恋新欢,不都是需要表白的么?
爱要如何说出口?告白的机会和理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中国人已经不再能够顺理成章地无来由向情侣告白时,最好的机会和理由就是“从众”,单位张三李四都去过520了,那么自己如果借机告白似乎也并不违和,最起码有了“随大流”的借口掩饰,别人理解,爱人更理解。
那么我们翻翻日历,虽然号称“中国人可以把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但一年下来真正能用来情侣表白、夫妻示爱的机会,不过了了十余个而已。
一年告白10次,平均一个月告白不到一次,多么?我以为是不多的,甚至太少了些。
因此,对于520这种日子,在中国人还没能熬过这段焦虑浮躁的时期,而对爱情的告白依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有更多的说爱机会不是什么坏事。
今天就要过去了,所幸,明天就是521,不妨趁着这几个少有的日子,对自己的爱人说一句“我爱你”,应该也没那么难为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