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我写了秦始皇陵墓为什么坐西朝东的极大猜测,现在我给大家他陵墓的谜团,早在1974年春天,正在打井的临潼县西杨村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秦陵兵马俑,然而,时至今日,这座千年皇陵仍旧深埋地下,只是不断出土的陪葬墓文物时时诱惑着人们情不自禁去遐思如果有一天秦始皇陵打开,那么将会有多少谜迎刃而解?
最先解开的谜团肯定是秦陵地宫的规模。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建造及相关情况,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始皇初继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旧汉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入”之语。此外,在史料《汉旧仪》一书中也有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一段介绍,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岁生日时,丞相李斯向他报告说:我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连火也点不着了,凿时只听见空空的声音,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而《吕氏春秋》则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如果“旁行三百丈”可信的话,那么秦陵地宫下部的面积就会大得令人震惊!还有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
到这里人们不禁好奇地追问,地宫之中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在民间也存在着许多的传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秦陵的地宫内有水银所制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纯金打就的棺材里,游荡在水银制成的江河上,巡视着帝国的领地。当然,在真相不为人知之前,这些仍然只是传说。
秦始皇陵以其宏伟的规模、大量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而闻名遐迩,历史的记载使许多人为之蠢蠢欲动,那么,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地宫有没有被破坏呢?从史书的记述来看,秦始皇陵的确遭受过几次大的破坏,通过对陵园部分陪葬坑的发掘也找到了被盗的痕迹,考古人员在陵园地区的钻探也常发现有火烧土和被焚烧的木炭,证明陵园的附属设施的确被毁坏,
但是通过对地宫周围水银含量的勘测,考古人员断定地宫依然完好,因为在地宫表面检测出的大片强汞区,成为秦陵地宫尚未被盗的有力证据,如果秦始皇陵有通往地宫的盗洞的话,水银早已顺盗洞挥发掉。
那么既然始皇陵墓有着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与如此之多的谜团,为什么不像有的黄陵一样对秦始皇的陵墓也来一次挖掘了,其实一直以来,对这事一直存着许多的争议,有的人主张对其开挖,一探究竟,可有的人却提出不能开采的有力的依据。目前,专家们认为,根据现在的条件,主要是许多的技术问题尚不成熟,所以不能开掘,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
始皇陵规模很大,按照通常的考古程序,必先大揭顶,将上面的封土一层一层的去掉,再慢慢的挖向地宫。移土的工程巨大且不说,光要保护好地宫,就必须要建一个跨度500米的永久性的保护大厅,要建这样的大厅,不要说在国内,就是在国外夜没有先例,而且耗资也非常的巨大。还有一点是始皇陵墓北临渭水,况且秦岭地区地下水位相当高,距地16米已经见水了,而地宫是在26米之下,可见如开采是若没有特大的排水设备那它就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侧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整个地宫必定会被大水淹没。
秦始皇陵的地宫江河大海是以水银做成的,依据《汉书》记载,其许多的水银一向都是围绕着秦始皇墓的周边,由于先秦期间他们以为水银是制造长生不老药的主要成分,关于人身后的魂灵等都是有奇特成效。而水银是重金属,关于如此许多的水银处理是个大难题。
对于出土文物的保鲜也是一个难题,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秦兵马俑时,就已经遇到过了这一问题,在当时,土层被打开时,陶俑都是色彩鲜艳的彩陶,可出土不久,色彩全部褪尽,变成了清一色的灰褐色。还有北京定陵曾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其中包括一件龙袍。当时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了保护,可结果还是失败了。现在,它只要稍微一动,就有可能变成了一堆碎片或粉末。
目前这些技术都还没能解决,所以秦始皇陵现在不能挖掘。但是,我们可以想见,当条件成熟时,秦始皇陵打开的那时,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这样的震撼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