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武的喜欢动物模仿动物?虎拳螳螂拳,怎么就没有野猪的?

除了动物学家,就数练武术的好研究个兽类,虽然咱们的知识连爱好者的水平都不够,但咱那份爱——干脆说就是崇拜,能叫动物学家瞪掉眼球子。

崇拜可以,摹仿就难了,更甭提什么科学仿生,因为你绕不开一个难题:虎豹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是人能仿的吗?

看武术仿生的文章,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仿佛作者们私下里约好了一样,都避而不谈如下的事实——虎豹不会踢打。

这就令人起疑,大家是否有意回避什么……

虎豹只会抓、咬

武术仿生说在回避“虎豹不会踢打”的同时,又有意躲开“虎豹只会抓、咬”这个事实。

也许我该提醒某些人注意,从电视节目上看,虎豹捕杀牛马羊的动作,不管如何令人眼花缭乱,手段不过一抓一咬(爪按这个动作,仅为将猎物固定,以便撕咬)。

谈武术仿生的人十分清楚虎豹只会抓、咬,但就如同他们不愿直言“虎豹不会踢打”一样,他们怕说出之后陷入尴尬,他们明白,人们会发出疑问:“咱人的搏击是踢与打,靠拳脚膝肘的打击干掉敌手;而虎豹呢?致命一招是咬,抓仅为辅助手段,人与虎豹的方法迥然相异嘛?”

虎豹不可仿

虎豹给大家上演的一系列超人的迅捷和暴猛,这仅为现象,人眼热这些现象的同时该清醒,仿生指的不是对现象的摹仿,仿生研究的落脚点在它们的生物结构与功能,把虎豹的生物结构、功能推一边,不叫仿生。

热衷武术仿生的人不是要仿虎豹的脊椎和肌肉吗?那好,我们就瞧瞧虎豹脊椎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吧。与人比较,首先肯定,虎豹的脊椎有两点像人:1.都是由一节节的椎体借助椎间盘及韧带连接起来;2.都具有弹性,能伸长和缩短。

也许有这些相同处,叫人想入非非,以为摹仿虎豹的脊椎,庶几可行。事实是行不通的,头一条,虎豹脊椎的椎体连结异常松活,其松活的程度,若换到人体上,你稍微一扭腰,立马就是椎间盘脱出;另外,虎豹连结椎体的韧带,其弹性与坚固性之强,远非人体那两条前纵与后纵韧带可比,简单地说,你所看到的虎豹把身子大幅度拉长和缩成一团,决定因素之一,就是它们独特的椎法连结。虎的椎体连结之松活,从它左右折身的动作明显可见,我多次特意观察动物园里从西伯利亚虎到白虎等虎,发现它们左右折身的幅度惊人到接近到90度,人行吗?不信你左右弯一下试试,不把你脊椎弄折。

说完脊椎,我们再看虎豹的肌肉,推动脊椎的肌肉,虎豹与人有异,一是结构,它们在后背的分布与人不同;二是功能,虎豹的肌肉相当于强劲的弹簧,与之相比,人的肌肉顶多算劣质沙发下面的破簧。

不否认,人通过训练能拔长后背的筋肌,但光拔长筋肌,不仿人家的结构和功能,不叫仿生,而虎豹超人的运动现象,也不是能长能短的脊椎和肌肉导致的,决定因素在于它们不同于人的肌体结构与功能,还有它们松活的脊椎。这些,人不管用什么高明的方法,也无计仿效,此乃天生,由生物种类决定。物种的差异有多大,有一个科学说法,假如把虎豹的肌肉移置到人身上,那么,人不需要任何训练,瞬间就变得神奇无比,一跳上房,一蹿超过世界跳远纪录好几倍。

认识自身在先 借鉴野兽在后

若观察大众的殴击动作,你会发现,那些从未学过任何拳技的人,往往把拳头——或直捣出去、或由下冲上勾击、或摆臂横抡(此三种行拳轨迹岂非出现的频率最高?),它们多像炮、钻、圈三拳?再想想历史久远也不下千年的拳击,其直、勾、摆三拳又是什么形态?由此,你的思维纵横捭阖得出结论,武术耶?拳击耶?它们的基本拳式源自人类的本能打击动作。是在对本能动作去芜存著基础上的强化,与野兽的动作毫无关联。

至于你借虎形发崩拳、以豹形发炮拳,那是在基本拳式出现后,对它的补充和完善。

拳术“虎扑”非老虎之扑

把武术向野兽挂靠的另一表现是拿兽的搏杀动作解释拳意,“虎扑”即典型一例。

说“虎扑”取形取意于猛虎前扑,早已被武林接受,但依我看,不是这么回事。我以为,这一招的出现也像炮、钻、圈三拳,取形于人本能地用手推人(尤其是猛推),“虎扑”之名是后来加上去的,“虎扑”之意不过是对其式的后来解释。“虎扑”与虎扑不存在实质上的相同。

我这么讲,绝非悚人听闻,道理是一清二楚的,比如虎的前扑,属于手段,它扑向猎物,为的是抓住猎物将其固定,以便实施它的致命一咬。

拳术“虎扑”非手段,你双掌或单掌前撞,不是为给之后的致命一击制造机会,你发出威猛的撞击力,目的是把敌手撞伤或致残致死。

由此可发现,虎的前扑,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武术技击的“近身”阶段。

另外,虎的扑与“虎扑”的肌肉变化正相反。虎纵跃前扑肌肉放长,人“虎扑”撞敌肌肉收紧。尤其活步“虎扑”,发刹车前撞力时,其“紧”鲜明。

还有,虎之扑不向体外发力,大家从电视上或已看清,虎,包括狮豹,借地反弹蹿起后,虽其势惊人、其体庞大,却罕见将猎物一撞倒地,狮虎豹那一刻不发力,只舞爪抓向猎物,全不似拳术“虎扑”前脚骤然搓地,借地面反作用力加上身体的惯性前冲,朝体外发出巨大的冲撞之力,使敌手着力倒地。

也许有人说,观摹虎豹之扑,是学它的霸气。将此神意贯注习“虎扑”者的心理,可助拳势劲道,这么讲当然没什么不对,它恰好表明是对“前冲飞撞”一式的补充和完善。

借鉴神意不叫仿生,仿生是物质的,譬如飞机的仿生,很多飞机要在两侧机翼的顶端加大重量,为何如此?可保持平衡。飞机的这种结构带来的功能,就是由某种鸟的羽翼启发得来,人要仿野兽,就该以飞机为榜样,用外科手术或克隆技术重新改造人体,武术干得的了这种活吗?

几点疑问

在文章开头,我特意提到虎豹不会踢打,只会抓咬,并认为这个现象下面藏着个陷阱。

如果你把人与所有的动物对比一下,便可发现,跟人的格斗发力最相似的不是虎豹,而是牛马猪熊。问题十分明显,人的搏击,除了少数的扭、掐、咬外,主要靠拳脚膝肘发力致敌死亡,你发的这个力,不管是弹抖力、穿击力还是刹车力,从形式上,均表现为对被打物的撞击。动物中,虎豹的抓咬不是撞击,应对敌手用撞击的是牛马猪熊,头撞足踢掌拍。

牛马猪熊的躯体缩放幅度无法跟虎豹论短长,这就是说,用力形式跟人一样的动物都没长出弹簧一般的身子,而脊椎、肌体松活、弹性无比的虎豹反不会发力击打。

再考虑到,动物的搏杀形态与它们的解剖、生理之间均处于最佳的因果关联,虎豹所以生有柔韧之躯,是为求与獠牙利爪相适应,牛马猪熊选择头撞足踢掌拍,是受制于它们的身体特性,此理也说明,人之所以使用拳打脚踢,绝非什么文化影响,自然造物逼迫耳。

上述这些现象,很难不令人产生疑问:从肌体的松紧程度到用力形式都更接近牛马猪熊的人,为什么偏要视与自己反差极大的虎豹为偶像?咱是否拜错了神?

另外我还有一些疑问,动物界里,食肉的猎取食草的,是否因为抓咬比发力撞击更高明?即使高明,二者的差异程度是否像人们以为然的高低悬殊?

从电视上大家该早已发现,在非洲荒原,成年的狮子对成年的角马十分忌惮,为什么?角马的一踢足以使狮子骨断命丧,所以狮子或群攻或专找弱小角马下手。

如果角马这类过于温顺的食草动物尚不足以说明问题,咱再瞧脾气大点的野猪、大猩猩和熊。熊算猛兽,不过杂食性的胃口决定了熊不以肉食为主,熊笨拙的身体根本追不上黄羊、麋鹿,连擅猎的非洲狮攻击的成功率才四、五成,熊虽有獠牙,锋锐,效力却远逊猫科的狮虎豹,熊不以咬为致命攻击,熊最威力无比的一招是抡掌拍,但玩掌力的熊不惧虎,虎不敢找熊的麻烦。虎也不敢招惹野猪,野猪发起性子来绝非角马可比,它跟虎玩命,左冲右撞逼迫虎只能退避。非洲的大猩猩脾气也暴,动物学家的工作证实,此大猩猩并非绝对拒绝肉食,不知是否吃肉的缘故,遭遇狮子威胁的大猩猩勇悍绝伦,狮子见了也要放弃想法,大猩猩有何招数?跟熊一样,抡掌猛拍。

野猪、熊、大猩猩力敌虎狮的现象,触发起我的想像:极端的柔韧之躯,其最大的价值是否在于疾奔蹿跃、格斗次之?而最适于格斗、尤其是像熊、大猩猩和人这类撞击发力的,以躯体柔韧与力量的合理搭配为最佳?

这绝不是胡思乱想,因为上述“想象”若成立,我便有理由怀疑,眼下的武学倾向,是否过于夸大抻筋拔骨的价值?同时又过分贬低了肌体力量的训练?放眼当今的各派拳术,已经没有几个人敢谈力量训练,仿佛谁练力量、发达了肌肉的横断面,谁的玩艺就是低档次,好像肌肉只能往长里拉,拉得越长越正宗、越见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