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向日葵》是张扬执导拍摄的,没有所谓的“大片”的豪华,却描述了中国近20多年的变化,思想与社会的变化,是一部具有人文关怀与精神追求的好电影。经过观看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一群人产生共鸣,在那个年代,是激情的,也是疯狂的,然而,历史并不能抚平我们心灵上的伤痕,有些人选择失忆,而对于不愿意失忆的人群,更愿意把那段历史称为诗意的年代。
观看《向日葵》的过程,是一个沉重的过程,因为我也有与主人公类似的经历。向阳的父亲老张因被邻居老刘告发而到了内地的一个小农场劳动,一呆就是6年。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老刘并没有告发老张的动机,而是老刘写的关于老张的材料成了整老张的证据。一个父亲,一走就是6年,向阳对父亲的概念是模糊的,他对父亲的记忆只停留在照片上。因此,向阳长大后成了一个画家,他办了一个主题为“记忆与失忆”的画展,里面有一张父亲的画像,脸是模糊的。这一幅画深深打动了我。我对整个童年的记忆都是模糊的,如果我是有意识的选择性失忆的话,那我又无法忘记童年的经历在心灵留下的伤痕。在那个年代,人们的衣着只有蓝色和绿色,我对父亲的记忆也是来自照片,父亲穿着绿色的军装,整整洁洁的。有一天,母亲告诉我,父亲来信了,说要回家了。就因为母亲的这一句,每一天我都会到路口等父亲回来,而从家里走到路口,却要走几个小时。母亲说我傻,你父亲没那么快回来的,等他回来的时候自然就回来了。事实是,父亲3个月后才回到。这段仅存的记忆也是从观看《向日葵》过程中重新获得的,在那个年代,不是一个家庭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是基本每个家庭都是这样。所以,那个年代的历史,是用每个家庭的眼泪写成的。
影片也深度刻画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两代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向阳认为自己的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从来没问过自己需要什么,一切都是强加给他的。而老张认为,向阳从小缺乏父爱,回来后一定要为儿子而努力,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不停努力。随着父子两代人的隔阂加深,引出了父亲这个角色的思考。什么才是一个好父亲?老张最后想明白了,自己这辈子是失败的,在妻子面前不是好丈夫,在儿子面前不是好父亲,所以选择了离家出走。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在那个历史背景下,老张的行为、思想与观点是符合那个年代的。如果说老张代表了过去的年代,那么,向阳便代表了新生的年代,他具有反叛意识,追求新事物,敢于创新。我认为,向阳的反叛,就是在长期压抑后的一种反扑。因此,老张代表了过去的一代人,向阳代表了新生的一代人。
幸运的是,我们都还活着,我们可以用今天的眼光去反观那段历史。如果说,有一群人已经选择集体失忆,不愿意出声的话,那我更愿意去保存那段记忆,毕竟那是一个诗意的年代。我会把我们的眼泪与激情、痛苦与迷惘写成一首一首诗,以此加深我们对父辈的理解,从而让我们去做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