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性别傻傻分不清楚,何时从男子形象变成了女子形象?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在大乘佛教典籍中记载,释迦牟尼佛介绍观音的历史时说:观世音菩萨在远古以前,早已成佛,他的名号称为“正法明如来”,他与唐代中叶传入日本的毗卢遮那佛,几乎有相同的久远历史,他又是密宗莲花部的本尊,诸如马首明王、准提佛母、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等等都是他二而一、一而二的分身现象,观音菩萨信仰很早就是亚洲文化的中心信仰。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在魏晋时代,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观音形象在中国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观音传入中国之初,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堂。

在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南北朝时期的木雕等,观音形象种类很多,但大多是以男身出现,甚至还留有两撇小胡子。

南北朝以后,特别是在唐宋以后,观音几乎完全变成女菩萨模样,其形象,面庞秀美、姿态端庄华贵,又不失稳重的气质。

中国佛教对观音菩萨的改造,不仅体现在造像上,更突出表出在编造观音菩萨的出身上。男观音变成了中国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三公主,这就是流传广泛的观音菩萨为妙善公主的传说。

这种女观音的身世最早见于宋·朱升的《曲有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一大批观音故事书,遂使观音故事广泛流传。


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唐代以前的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现女相。但到后来,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观音由男变女,可以有几种解释,但不管哪一种解释,它都表明佛教的日趋民间化。因为女性观音更能体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温柔心肠,更富人情味,更迎合一些善男信女心理上的愿望和要求。
  说了这么多,观音菩萨是男是女,依佛法的道理,一地菩萨成就菩提时,皆是非男非女相。这种相,不是医学观念中的阴阳人,而是超越男女相的限制,不执着于任何一边,可做完全自由的变现,也就是“即男即女”,随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