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想当厨子的作家不是好商人,杰克·坎菲尔(Jack Canfield)一定深谙其中道理。心灵鸡汤(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这一品牌可以说是由坎菲尔一手打造,从1993年至今,它已经绵延不绝20余载,目前这一系列有数百分册图书,仅在北美地区就有13亿美元的累积销量,翻译成全球数十种语言,所有的书加起来不知道要绕地球多少圈。除此之外,这位大厨曾经同时七本书出现在纽约时报的畅销榜上,他目前还是这一记录的保持者。与此同时,他还拥有一个培训集团,专注于提供和个人成长相关的培训和服务。那么,问题来了,作为鸡汤学的开山鼻祖,坎菲尔大厨有什么诀窍呢?
一、“好”故事是鸡汤的原材料
诀窍就是三个字:讲故事。1993年第一版心灵鸡汤的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爱,创造出力量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
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一股浓郁的鸡汤味扑鼻而出?第一本鸡汤收录了101个故事,在其后的上百本心灵鸡汤系列图书中,也是通过一个一个这样的故事来滋润读者的心灵。
二、“好”故事不一定可信
那么,这样的故事可靠性有多大?至少这个故事来说,在70年代的美国已经有类似的版本出现,但是在已经出版的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按照故事的线索提取出关键词,并不能找到这一故事的最初来源。由此可见,即使故事有相应的原型,经过几代人的加工,也早已面目全非,唯一剩下的,就是一个鸡汤的内核——积极、向上、“政治正确”。
尽管故事的来源并不可靠,但是人们却很少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公平的世界里,好人就一定有好报,坏人一定有报应。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公正世界信念”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一个“好”故事恰是“公正世界”的最好例证。
人们喜欢这样的“好”故事胜过那些传递黑暗信息的“坏”故事。积极的事情会刺激我们的大脑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能让人感到兴奋和快乐,从抽烟、喝酒、吸毒、网瘾,到爱情、巧克力、双十一降价促销,通通和多巴胺的分泌有关。
三、还要给故事一个“标准答案”
一个“好”故事是鸡汤核心的要素,但是和煲汤一样,食材再好,掌握不了火候,也熬制不出一锅靓汤。在这方面,于丹老师是鸡汤发展史中绕不过去的人物,炉火纯青的鸡汤烹饪技术使得于老师成为了第一个把鸡汤端上了千家万户餐桌的大厨。于老师给鸡汤进行了一个革命性改进,在保留故事性的同时加入了“哲理”。其实这个东西也并非于老师首创,任何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都会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实这和心灵鸡汤的初衷是相悖的,鸡汤是滋补心灵的营养品,愿不愿意喝,愿意喝多少,喝下去能吸收多少,因人而异。同一个故事,你读出了爱,我读出了感动,理解的毫厘之差不会改变鸡汤的品味,也没有人要求鸡汤需要具有百蓝根一样包治百病的功效。
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我们小学语文中还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叫做标准答案。所以当我拿到一个故事读完之后,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理解正确不正确?这种不确定性非常折磨人,但凡小时候做作业偷偷翻过参考书上标准答案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对于不确定性情境的接受程度是会受到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的,习惯了翻看标准答案的我们长大后自然也乐意接受于老师从故事中总结出的“哲理”。就好像学校食堂的一锅鸡汤,即使是用食堂大妈吃剩下的鸡骨头熬制,你也依然喝的津津有味。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会带来消极的结果,比如习得性无助,并且会扼杀人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除了故事的标准答案之外,我们也需要人生的“标准答案”,于是各路禅师智者陆琪仁波切大行其道,捧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鸡汤,有的鸡汤为了让人喝的方便,连故事的渣滓都已经过滤的荡然无存,只剩下144字的空洞道理和更加没有内容的配图。但是这种形式依然有人接受,追捧这些东西的人,大多犯了两个常见的心理偏差,一个叫(自我)归因偏差:认为自己的成功来源于个人的努力和智慧,而失败来源于时运不济,天妒英才。另一个是(自我)证实偏差: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两种偏差累积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催化剂,具有把鸡汤转化成鸡血的神奇疗效。对于这些人而言,鸡汤的内容和逻辑已经完全不重要,只要可以证明“我很聪明,我很努力,我一定可以成功,只不过还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的东西,都会受到欢迎。
四、长久来看,毒效大于疗效
简单总结一下,故事型鸡汤的特点是不顾内容真实性与逻辑连贯性,用小故事为人们勾勒了一个简单的、公平的、充满正能量的、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这样的心灵补品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失恋、情绪低落等)。哲理故事型鸡汤实际上已经偏离了鸡汤最初的目的,它为人们指出了一个看似正确的答案,实际上却是在娇惯着读者总爱偷懒的大脑,久而久之,会使人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想必这也是诸位人生导师不愿见到的,尤其是那些贴着“人生道路、成功捷径”的鸡汤,恐怕还是毒效大于疗效。至于宁愿相信鸡血汤而不愿进行自我反思的诸位,只能说,现代社会很危险,还是请先自行进化300万年再考虑在这里定居吧!
(作者:落雁戏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