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在来华出席论坛前,柬埔寨首相洪森接受中国媒体的联合书面采访时高度评价了柬中关系,并表示,作为传统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近60年来,柬中两国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的同时,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稳定和繁荣。
其实,中柬双方友谊是从13世纪开始的。当时,柬埔寨名叫真腊,其国都吴哥城里,有一座以宏伟建筑、高超布局、精美雕刻而闻名于世的吴哥窟。后来,由于邻国的入侵,吴哥窟在历史上“遗失”了400多年,直到1861年才重见天日。这与一部记录真腊地理、历史的书籍有着莫大的关系……
1
元朝灭亡南宋后,向南扩张的步伐曾一度被真腊挡住了。真腊与占城(今越南)、暹罗(今秦国)接壤,东到南海,南北长七千里。尽管真腊与元朝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元朝派兵从海路进攻真腊时,由于不熟悉当地地理和气候,还是败兵而回。年轻的元成宗改变战略,派使团说服真腊及周边的小国自动归附。
柬埔寨地形图(网络图)
公元1295年3月24日,由十多人组成的元朝使团,从温州港乘船出发。花两个月时间到达占城后,由于遇到逆风以及河水道浅水,使团走走停停,直到次年7月才到达吴哥。
周达观真腊之行图(来源于铁血网)
使团一行稍作休息后,便进宫与真腊国王交涉归附事宜。交涉比较顺利,真腊国王答应归附元朝,还决定回赠一批大象和雄狮。诸事完毕,使团一时不能回国,因为他们要等到西南季风及湖水涨潮才能出航。
于是,使团人员纷纷采购当地的奇珍异宝,准备回国带给家人,只有通事(即翻译官)除外。
通事名叫周达观,自号草庭逸民,出身温州望族,时年30岁。年轻的周达观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走经商之路,而是钻研历史和地理,希望有一天像汉朝的张骞一样,为国立功。当得知朝廷要组团前往真腊时,周达观通过关系向朝廷请命前往。朝廷之所以同意这位编外人士加入,是因为周达观懂得真腊语。原来,作为中原与其它各国海上交往的登陆岸点,温州时常有商贾来往,细心的周达观借机学会了真腊语。也才有了前文所写的真腊之行。
铜雕周达观(来源于汇图网)
周达观在真腊的日子,充满着惊喜。在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过程中,他遇到在吴哥居住了35年的老乡薛生。薛生不但好酒好菜进行款待,还带着周达观四处游历。他们一次次迈过宽大的护城河,畅游小吴哥的盛殿,大吴哥城的巴戎寺,观赏盛大的斗象仪式……盛殿回廊精美的女神雕像,巴戎寺里“男人的微笑”,拔河九头蛇石雕等等,都给周达观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廊内侧女神雕像(网络图)
巴戎寺里“男人的微笑”(网络图)
2
公元1297年6月,在真腊呆了一年的周达观,随使团一起回国。
回到中原,交接完相关工作后,周达观收起玩心,决定把真腊之行详细记录下来。他开始洋洋洒洒写了十几万字,由于大部分资料没法印证,便狠心删除,重写。多少个夜晚,他一边秉笔而书,一边回忆在真腊的点点滴滴,情不能已。那小吴哥城是何等富丽唐皇:“东面有金桥一座……寝室又有金塔一座焉,所以舶商自来有‘宝贵真腊’之褒也。”真腊国王巡游斗象台,那是何等壮观:“军马拥其前,旗帜鼓乐踵其后。宫女三五百,花布花髻,手执巨烛,虽白日亦点烛……”石雕内容选用九头蛇作拔河绳,可谓奇谈:“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
再三权衡,周达观决定甄选其中可以确认的内容,重新整理成册。约两年后,一部名叫《真腊风土记》的史地著作终于问世。此书不但用绘画形式展现了吴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还从城郭、宫室、服饰、三教等四十个门类,客观介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情况。从地理角度来看,此书包涵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诸多内容。这部只有8500字的典籍,由于内容翔实可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义颇为赅赡,本末详具,可补元史佚阙”。
《真腊风土记》封面及内页(来源于网络)
《真腊风土记》问世后,便有多个刻本。几经风雨,此书的正本收入清朝的《四库全书》中,副本则流落江湖。公元1819年,在中国传教的法国人雷慕沙发现《真腊风土记》的副本。他细读之下,如获至宝,忙翻译成法文。
遗憾的是,作者周达观从真腊回温州后,便如同划中天际的流星一样,再无生平可查!
3
话说周达观看到的真腊国,文明虽然高度发达,但朝廷的腐败也非常严重,从吴哥窟里随处可见的金塔便可略见一斑。一个多世纪后的公元1431年,日益强大的邻国暹罗派军队攻入吴哥城,真腊首都迁至金边。自此,吴哥窟湮灭在废墟莽林之中。十九世纪,真腊沦陷为法国的殖民地。此后三十多年,个别葡萄牙的传教士探险来到吴哥窟,惊喜之余写过报告,但被世人称为天外奇谈,未受重视。
公元1860年年底,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注二)得到一本法文版的《真腊风土记》。他来到柬埔寨,按书索骥,披荆斩棘,终于发现了一处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歪斜门柱、倒塌佛塔、断裂门梁、精美浮雕……一切的一切,无不显示这就是书中所写的吴哥窟。湮灭400多年的吴哥窟终于被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被暹罗破坏,残亘断壁的吴哥窟(网络图)
后来,吴哥窟被誉为东方四大文明古迹之一,与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罗浮屠齐名。吴哥窟的造型,则被订为柬埔寨的标志,展现在其国国旗上。
柬埔寨王国国旗(来源于昵图网)
4
故事还没结束。
1971年,柬埔寨脱离法国殖民统治,整理文化古籍时,居然发现没有自己国家历史文献,连历史教材都没法编。这时,柬埔寨作家李添丁把《真腊风土记》从中文翻译了柬埔寨文。由此,柬埔寨人知道了自己国家历史上有如此辉煌的一页。
柬埔寨人没有忘记周达观。在距吴哥寺东北60里处有一座山,山上长满荔枝树;这些树据说是周达观出访时赠送的种子繁殖而来的。当地人把这座山称为“中国荔枝山”。此外,现在人们去参观吴哥窟时,当地旅游局会发一本《真腊风土记》,书上还简略记载着周达观的生平。
“中国荔枝山”的飞瀑(网络图)
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周达观。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后,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周达观的故乡,温州市积极响应,要深入挖掘周达观的历史资源,将温州市融入到丝路外交的总体形态中,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良性互动作贡献。
当然,这一切,都以《真腊风土记》为见证。
--------------------------------------------------
注释:
注一:吴哥王朝,从公元802年一直持续到1432年,历时600多年。柬埔寨人修建了吴哥寺庙。作为真腊王国大型的政治、宗教和社会中心,全盛时期的吴哥城号称有一百万人口,而当时的伦敦还只不过是一个5万人的小城。吴哥的住宅、公共建筑和宫殿都是用木材建造的。
注二:亨利·穆奥(1826年5月15日-1861年11月10日),19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以重新发现吴哥窟闻名。他他将在柬埔寨旅途的见闻,记录成日记。1861年不幸在丛林中病故,其日记由弟弟整理为《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1862年在巴黎出版。法国人按图索骥,发现吴哥窟。
参考资料:
1、《光耀世界的科学大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李穆南主编,2006年第一版。
2、《真腊风土记》校注版,2000年4月版,中华书局。
3、论文《周达观和<真腊风土记>》,陈慧著,2008年。
本文为蝌蚪五线谱原创,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