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黑化了两千多年,连小学一年级都学过这个成语

连一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在成语故事里的叶公名声并不好:对于神秘的龙,他爱而惧之。

这种专注表面功夫的可笑作态流传千年,为天下笑。

但是仔细查考相关古籍就可以发现,叶公这个真正存在过的人物,都被我们误解了,甚至是大大地误解了。与于谦、岳飞等忠臣被污为不忠类似,其污名的根本来源恰恰都来自于闪光点。

叶公的名声是怎么被搞臭的?历史上的叶公究竟是怎样的人物?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图)沈诸梁,芈姓,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

1、比你更努力的官二代

叶公并不姓叶,他的姓比较独特,也是其不凡出身的标志。

在上古时期,姓是族号,是一个大集合。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再划分的子集。他以“芈”姓,以“沈”为氏。看到“芈”字,各位读者是不是就想起了大秦宣太后芈月?

“芈”姓是楚国贵族的姓氏,叶公和芈月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叶公的真名叫沈诸梁,字子高。《左传》、《庄子》等文史古籍在记叙叶公行状时,往往采用“子高”这个id。

他的父亲沈尹戌就是“一鸣惊人”楚庄王的曾孙,曾担任过左司马的职务。在西周,司徒、司空、司马是诸侯国三大实权官职。各国的设置和职位有所差异。

在楚国,令尹(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相国)的权位稍高于大司马,大司马之下设置左右司马作为副官。

王族后代,高官之子,这就是叶公的第一层标签。

那叶公为什么叫叶公?

沈尹戌在与吴军作战时,重伤不能再战,为避免被俘而受辱,命令部下割下他的头,之后再好生掩埋。感其忠义,楚昭王将古叶邑(今河南省叶县)分封给沈尹戌之子沈诸梁,故而后人称之为叶公。

获得封地之后的叶公福禄加身,何等荣耀,似乎寻欢作乐可以成为后半生的主业了。

和很多依靠父辈、不思进取的“二代们”迥异,叶公到任之后,励精图治,做了不少利民的好事。

古叶邑百姓深受水患之苦,叶公执政第一件事就要要替百姓解决这个大难题。叶公不蛮干也不空谈,他认为解决水患必须要兴修水利。

当时没有纸张,水利工程的施工图纸只能画在竹简上。

竹简取之于竹子,其宽度和平整度都不适合作为施工图纸的载体。叶公就将施工图画在私宅的墙壁上,以此来规划和安排水利工程。

实际上“叶公好龙”这瓢脏水也是因此而来。

至于个中原由,我们先卖个关子,等等再谈。

叶公在古叶邑执政功绩如何,光看这些还不够,我们可以从《左传》中记载的一个侧面来看:叶公出击叛军时,有人对他说:您怎么不戴头盔?老百姓盼望您好像盼望慈爱的父母,叛军的箭要是射伤您,百姓的盼望岂不是就此断绝?可以想象,如果叶公是个鱼肉乡里的暴戾之人,百姓会相信他能够平叛安民吗?

人民对于叶公是认可的,爱戴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伟哉叶公,你就是那个比我们优秀却比我们更努力的人啊!

2、谦虚而不恋权位的平叛功臣

前文说过叶公曾经平叛,这在叶公的一生中可算是大事件,经此事件,叶公步入楚国权力顶峰,位极人臣。而他对于权位的态度,更凸显他谦虚谨慎、不恋权位的难得品质。

《天龙八部》里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本是大理太子,其父段廉义被杨义贞所弑,他也就失去了平稳继承皇位的现实基础。归来的段延庆时时刻刻想抢回帝位,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

无独有偶,春秋时期的楚国也发生了这样一幕。

楚国太子建因为未婚妻被父王楚平王所夺,二人心生嫌隙。

后受奸臣费无极谗言之祸,太子建逃亡至其他国家。这里说一句题外话,费无极不仅进谗言迫害太子建,还牵连到权臣伍奢父子,伍奢次子逃亡至吴国,誓言一定要报仇雪恨。

伍奢次子到了吴国之后,果然成为吴王肱骨重臣,攻下楚都,掘出楚平王骸骨,鞭尸三百,以示大仇得报。是的,他就是伍子胥。

事情到这里没有结束,还有另外一个主干,太子建寄人篱下却惹是生非,先是在宋国落脚,后来又到了郑国。

郑国人对他很是尊敬。结果太子建很不识趣,他私底下和晋国策划偷袭郑国。事情最终败露,太子建被杀。

楚平王庶长子公子申想将流落在吴国的太子建之子白公胜接回楚国,毕竟是自己的侄子,还是持有一些情谊的。

叶公极力反对公子申的做法,他认为白公胜为人残暴而且好作乱,势必会成为一大祸害。

其实这是浅层次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白公胜的身份,他可是前太子的儿子。

就好比段延庆突然出现让大理皇室很是为难,法理上人家才是至尊之位的继承人,你承认他就意味着你这尊位不合法,该让位。

权力对人具有粘着性,谁肯放手?

白公胜自然也会认为这至尊之位是被他人所僭,能不惹出一番是非?

叶公深谋远虑,预料到一旦迎回白公胜必然造成朝政乱局,但是他又不能明说,因为明说就意味着承认白公胜的合法性。

公子申却依然坚持己见。

白公胜回国之后,要求出兵攻打郑国。这显然是很不道义而且很没有头脑的,公子申以国力不足为推脱,不久,楚国和郑国结盟。

白公胜深知依靠叔父,报仇无望了。

白公胜打败吴国之后,以进献战利品为名发动叛乱,杀死将他接回楚国并给予封地的亲叔父公子申,囚禁楚惠王。

叶公没有立即起兵平叛,而是等待时机。

等到白公胜大开杀戒,彻底失去民心之后,才开始发兵郢都,打败白公胜,救出楚惠王。

这时的叶公可说是位极人臣,兼任令尹和大司马两大最高职位。

不过叶公纵有定乱之功,并未居功自傲,更不像霍光等权臣一样把持朝政。

待局势稳定后,他将官位交给别人,自己回到古叶邑养老。

本可以大权在握,本可以在原来的荣华富贵之上更上一层楼,谦虚谨慎的叶公却选择以解甲的老兵的形象回到故里。

纵然曾持兵戈、灭烽火,握权柄、掌生死,他却决然与这一切告别。

3、“水龙头”一词的发明者

“水龙头”是很常见的日常词汇,常见到我们几乎都忘了为何唤它“水龙头”。英文以“tap”或者“watertap”指代其学名“水阀”,在构词上是简单的,与汉语不同。

其实“水龙头”一词乃叶公首创:前面提到叶公古叶邑的“新政”即主克水利,兴修沟渠。

叶公认为龙王具有特殊的神力(在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是有神论者),是施雨大神,便在每个沟渠的出水口画上龙,以“水龙头”命名,盼望雨旱适宜。

就在此时,第一瓢脏水泼来了。

作为王族和地方官员,叶公家宾客盈门。心胸狭隘的人见了墙上的水利图,不明就里,也不明白画龙何解,大放厥词:“云从龙,风从虎,叶公画龙却不画云以辅,说明他根本不喜欢龙!”

这真是人在家里坐,锅从别处来!尔等宵小,又怎有叶公之大境界?

这瓢脏水,最终演化成了滔天的巨浪,让叶公近2000年都抬不起头来,成了一个人人皆可嘲笑的对象。

不过在叶公同时期或者较晚时期的文史典籍之中,其形象都是较为正面的。

例如在《庄子?人间世》中,叶公曾向孔子提问,说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的名句。

梁启超书斋以饮冰室为名的出处就在此。

虽然庄子中的记叙演义成分更多,但至少可以证明那时舆论对于叶公形象的评价是较为客观公正的。

可怜的叶公又是怎么被“黑化”的?

叶公的黑化和关羽的神化都不是在各自年代发生的,而是通过了漫长岁月的演义。

叶公死后不到五百年,王室宗亲刘向向西汉皇帝进献了一本名为《新序》的书籍。

这本书并不是刘向独立创作,而是采编了很多其他古籍的内容。这里面就出现了“叶公好龙”的故事。

至此叶公完成了从正面人物到负面色彩较多的历史虚构人物的转化。

这本书由于以故事的面貌出现,较为生动,读起来就像小说,故而后世流转很广。再后来,叶公好龙成为一个学龄儿童大多熟知的成语,其形象似乎也就万劫不复了。

我们也许都欠叶公一个道歉,这个道歉迟到了2000年!

笔者在写作本文时,既不是批判刘向编著此书时从史事萃取素材并引申开来的做法,也不是否定“叶公好龙”这一成语的价值,而是借机呼吁大家亲身品读文史故纸,自得体悟。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芜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