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结婚年龄一般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为了使皇帝将来与后妃性生活“鸾凤和鸣,琴瑟和谐”,尽情享受房帷之欢,古代宫中还专门对这些小皇帝进行性启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进行青春期前的性教育。
(皇帝大婚。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种途径就是让小皇帝观看春宫画。其实各朝的皇宫里都藏有大量的春宫画,并辟有专殿收藏和展示,太监经常会领着小皇帝在里面观赏,并进行讲解。这些春宫画对古代人学习有关性知识的途径,具有一定的性启示作用。春宫画大约在明代时达到了巅峰。
后来有的朝代宫廷还在春宫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演变,制作了不少两性交合的塑像,以便让小皇帝更加直观地领会。明代宫廷内出现了一种名叫“欢喜佛”的男女交合模型,不仅显示男女性生活的姿势,而且还会活动,模仿男女交合时的动作。“余见内庭有欢喜佛,云自外国进者,又有云故元所遗者,两佛各璎珞严妆,互相抱持,两根凑合,有机可动,凡见数处。大珰云,帝王大婚时,必先导入此殿。礼拜毕,令抚摩隐处,默会交接之法,然后行合卺,盖虑睿禀之纯朴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按照沈德符的记述,这种男女交合模型很有可能是从国外传进宫的,也有可能是从前朝遗留下来的,如果是后者的话,说明它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欢喜佛”的用途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供皇帝大婚之前学习男女“交接之法”的。
另一种途径是在宫中豢养小动物,如猫、狗、鸽子等,利用雌雄动物的嬉戏、发情、交尾等天然习性,来启发小皇帝的性意识。“国初设猫之意,专为子孙生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法其生机。又有鸽子房,亦此意也。”(明代《禁御秘闻》)。
这观摩完毕,就得学以致用,所以还有一种就是派宫女“言传身教”,帮助小皇帝掌握性生活知识和一些必要的性技巧。
清代宫中明文规定,皇帝在大婚之前,先由宫中精选八名年龄稍长、品貌端正的宫女供皇帝临御。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从此成为宫中有身分的女子,每月拿俸禄,不再像其他的一般宫女从事劳役。因此,这份差使也一直为宫女们所企盼,希望藉此脱离苦海,一步登天。这八名宫女的名分一般是冠以四个宫中女官的职称,即司仪、司门、司寝、司帐。清代宫中的这种规定,目的是使皇帝在婚前对于男女房事取得一些经验,以便在和皇后一起生活中不致窘迫慌乱,能够从容不迫。
(她们原是被养在宫中以备一人泄 欲的玩 偶或传种的工具。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种做法完全是建立在牺牲女性的权益和人格的基础上的,完全不顾女性的意愿,而且这些宫女在被小皇帝“临幸”之后,往往很快就被抛弃,像清朝那样封个女官之职已经算是对她们极大的恩宠了,这充分显示了封建王朝的愚昧和专制。
由于皇帝从小就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当他们长大后,在男女风月之事上基本上都不会遇到什么障碍。相反的,他们个个大都能游刃有余地纵情于美女之间,尽享“人道”给他们带来的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