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长板,做一个持续提供价值的人

有人问我,如何做到每天写一篇文章,哪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的,而我的回答则是,因为我每天都在获取大量的信息,然后很自然的会产生一些思考。比如今天这篇文,就是我周末参与知识IP线下活动,听完几位老师的分享后,引起的一些思考。

树立长板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木桶理论,讲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想要多装水就需要补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放在当下我们每个人身上就是,需要提升自己当下能力中最不足的那个部分,以便达到整体提升,可是这样做的大多数人,却只是平平无奇。

对于当下的我们,我们一定需要一个让人看得见的优势,也就是一个长板标签,才能够脱颖而出,比如有人PPT做的很棒,有人是PS大神,还有的是旅游达人,还有的人坚持手绘等等,而我以上都不会,所以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成为大家朋友圈中,那个每天写文章的人,通过持续的写作输出个人的存在感。

就如同秋叶老师被打上了PPT的标签,但是他能做的,并且做的最好的绝对不是PPT,这个标签不过是个流量的入口。而我只要做到每天写文章,就很容易成为大家朋友圈中为数不多的那么几个人,而下一步则是流量变现了。

贴标签,做个人品牌,绝对不是赚吆喝而已,通过个人的持续输出,会对我们的事业有较大帮助。这是向他人展现你工作专业性的一种方式,以获得大家的信任。当然有些长板只需要在所属的小众圈子里得到认可即可,因为其他人并不是你的目标群体。

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谈到持续输出,其实就是一个持续思考的产物,我喜欢的罗胖,其就是每天做到60秒的持续输出,那他输出的都是知识吗?显然不是的。

虽然他有很多年的媒体经验,看了很多书籍,最近也跑去上湖畔大学,但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并不具备说能够做到长时间的每日输出。他真正输出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见识。只要我们活着一天,就能够获得很多新的信息,从而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输出,而罗辑思维输出的则是罗振宇的见识。

很多时候可能我们的目标终点,不过是另一类人的起点,于是我们开始焦虑,但当我前几天看到下面这段鸡汤时,真的让人挺治愈。

纽约时间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不意味着加州变得很慢。有些人22岁就毕业了,可等了5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奥巴马55岁退休,特朗普70岁才开始总统生涯。诚然,世人有着自己的时区。周围的人看似走在了你前面,也有人在你身后。但每个人在自己的轨迹上奔跑着,在他们的时区。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在他们的时区,你在你的。生命就是等待着正确的时间点,然后行动。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去拥抱新的信息,积极的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就能够离真相更近一步,也能够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成长到新的高度。

写在最后

我记得当年读大学的时候,辅导员曾说过一句话,珍惜晚上的8点—10点,这个黄金提升期,因为这段时间大部分人都在娱乐休闲,你如果用来看书、学习,这是超越他人的一个时机。

同样的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专栏上,也提出过一个概念,那就是忘记周末,忘记节假日,这是多么好的工作、学习的时机呀。

今晚我发起的“创+30天”学习计划开始,我提出了自己对“干货”二字的看法,我们很多时候追求干货,其实知识相不劳而获,而那些所谓的成长干货,其实底层密码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努力+坚持,另外则是不断给自己更高的要求。

晚安,好梦!

作者孙凌,资深校园市场专家,青年成长导师,关注创新与创业,每日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