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阁(前关白即宰相)丰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于1591年5月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
他在万历19年(1591年)6月,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他有意于次年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朝,并请多多包涵与协助,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
(日本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朝鲜因久事明朝而拒绝。当时朝鲜八道武备废弛,李昖重文轻武(朝鲜朝廷党派内斗激烈),以致“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三百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6250人,以15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朝鲜全境几乎全部落入日军手中。
(日本战船。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对朝鲜的大举入侵,震动了大明朝野。明朝君臣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天朝地位,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政府派遣了两支前锋部队前往朝鲜侦察敌情。辽东游击史儒率骑兵2000在平壤附近遭遇日军埋伏,全军覆没。副总兵祖承训率领3000骑兵攻入平壤,随即陷入巷战,被七百名日军火绳枪手连番伏击,骑兵和火统的威力无法发挥,结果只有祖承训等几人逃回。
(明神宗朱翊钧。图片来源于网络)
消息传来,明政府立即炸开了锅一样,群臣激昂。这种时候,不管是保守派还是主战派,纷纷要求朝廷出兵朝鲜。
万历帝还在犹豫不决,不久又传来日本要求琉球、菲律宾臣服朝贡的消息,丰臣秀吉的狂妄野心彻底激怒了他。
(明军战船。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神宗朱翊钧颁旨下令东征御倭援朝,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总领抗倭事宜;调陕西总兵李如松(名将李成梁之子)入辽,为东征提督,总领军事。
(明朝致丰臣秀吉的诏书。图片来源于网络)
又从全国范围调集了四万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辽东铁骑一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八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五千;江浙步兵三千;四川副总兵刘铤率川军五千,做为后续部队。
大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12月23日,援朝大军在东征提督李如松、副将李如柏、李如梅的率领下跨过了鸭绿江,奔赴朝鲜。
(辽东总兵李如松--李成梁长子,血战碧蹄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593 年1月7日,东征大军兵临平壤城下。驻守平壤的是小西行长指挥的侵朝日军第一军团18000余人。
平壤城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十分险要。
(李如柏---李成梁第二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如梅--李成梁第五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次日明军发起总攻,为了鼓舞士气,李如松亲自上阵督战。日军凭借有利地形,用火枪不断射击,明军劲弩、火炮齐发,火焰蔽空,震天动地,战斗非常激烈。李如松的坐骑被敌火绳枪手击毙,其弟副将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兄弟二人皆毫无惧色,指挥若定。
(明军鸟铳。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军主力主要从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进攻,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日军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久野四兵卫)前往侦查,也被明军毒刀砍伤于翌日毒发身亡。
(日军火绳枪。图片来源于网络)
激战至中午,中朝军队从三面攻入平壤城内,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数百日军。明军炮轰冰封的大同江面,骑兵分路包抄截杀溃敌,日军火烧、炮击、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小西行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壤大捷,李如松威名大振,名气超过其父李成梁。
明军稍作休整,李如松乘胜挥军南下,继而收复旧都开城和多座城池。明军入朝仅仅一个多月,便收复失地五百余里,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大军继续向南推进,剑指王京——汉城。
(日军防守重要的运输港口釜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或许是因为前期军事行动过于顺利,此时的李如松骄傲切轻敌。因轻信“汉城无兵”等不实情报,以为日军士气已经崩溃,故抛弃重型武器及南兵(戚家军),只率几千辽东铁骑轻装急袭汉城。
他没有料到日军第六军团长小早川隆景则在军议中力排众议,主张利用碧蹄馆的有利地形与明军进行一场决战。
(小早川隆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碧蹄馆是位于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个驿馆,1593 年1月24日——25日在这里所爆发的一系列激战,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小驿馆载入了亚洲战争历史的史册。
公元1593 年1月24日,明军的一支先锋部队在汉城郊区迎曙驿与日军北上搜索部队加藤光泰部遭遇并爆发激战,明军大胜斩首600余级。
(明军——架火战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藤光泰败退后,立刻报告了汉城日本军总部。随后,日军第六军团主力、第三、第九军团各一部共36000余人先后赶到战场,将这支明军包围在碧蹄馆,
被包围是由明军副总兵查大受指挥的3000辽东铁骑,曾经在关外与沙漠蛮族较量过的百战雄师,明军精锐中的精锐,配备了佛郎机火炮战车(最大射程 1000米,后填装弹,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和大量三眼火铳、集束火箭(明军常备武器中的一种,手动点火,射程 300米,一次发20枝的称为“火龙箭”,32枝的称为“一窝蜂”,49枝称为“飞廉箭”,100枝的称为“百虎齐奔”)。
明军在战场上没吃亏,可情况却越来越不妙。从汉城赶到的日本援军越来越多,小早川隆景和宇喜多秀家的两大军团正陆续抵达,和黑田长政所部、立花残部汇集在一起,在小丸山和望客岘一带聚成黑压压的一片,汉城守军几乎是倾巢出动。
(日本武士和倭刀。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明军毫不畏惧,跟鞑子们在辽阔原野上拼杀出来的血性与杀气,不会因为区区数万日军而消退。日本人此时心里也在打鼓,他们没想到李如松几千人就敢往前冲,以为背后一定隐藏着明军主力。因此他们把大部分兵力都用来警戒并不存在的明军,只把小部分兵力用来进攻李如松。
小早川隆景先派了粟屋景雄3000人和井上景贞3000人形成钳形攻势,左右夹击明军。结果两军生生被明军铁骑冲散,小早川隆景不得不带着第六军团全线压上。接下来,是一场场极其混乱的恶战。面临绝境的明军瞬间爆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战斗力,小早川秀包本阵被凿穿,他本人差点被明军砍死。可日军的兵力优势太明显了,打到中午,明军终于开始支撑不住,缓缓向西方边打边撤,意图进入高阳城坚守。
朝鲜人在记载中说,战斗到要紧处,李如松亲率数十骑突驰阵前,反复骑射,十分骁勇。之后李如松又亲率诸将,为撤退的明军士兵殿后。而日方记录如《黑田家记》则说,此次战斗到秀包军下山直冲李如松中军,隆景纵横两翼奋击时,“如松兵有节制,进退自在。两雄相会,战甚苦,自巳至午。”
战斗进行到最惨烈的阶段,明军仅余900余骑,弹丸、火药全部耗尽,但大明军旗始终屹立不倒,高高飘扬在碧蹄馆上空。
残酷的战斗持续到25日,李如松和明将杨元各率领1千明军精骑连夜前来救援,从日军侧翼发起猛攻。
(明军——虎蹲炮。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仗着压倒性的优势兵力,在智将小早川隆景的指挥下,日军诸将一面轮番上阵,死死咬住明军不松口,以阻止明军西移。另外分出的两部兵力,则继续从两侧山上快速迂回,企图彻底封死明军后退的通道。
高阳城是一个极小的城砦,其实并不适宜防守。拼杀到了现在,李如松也终于有些绝望了。幸亏此时另外一名大将杨元及时赶到,不仅带了5000生力军,还有一个炮营。李如松立刻发起了反攻。
日军诸部以为明军主力终于赶到,一时骇然,纷纷后撤。明军骑兵压上了一段距离,见日军退后到足够的安全距离后,才开始停了下来。这时,李如松才吩咐由杨元的5000生力军分几路交替掩护断后,让全军退入惠阴山中。日军这才如梦初醒,赶紧追击。却不料李如松又发动了一次反攻,追在最前头的小野成幸、小川成重、安东常久、安东幸贞等日将战死。
(明军佛郎机炮。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刻,担负断后的杨元部队已接应住了李如松等人。日军突前诸将还想继续追击,但这个举动被老成持重的隆景所阻拦,生怕中了埋伏,只允许他们最多追到惠阴山的山口大路,便不得前进。等明军彻底消失在视野里后,小早川隆景才下令收拢部队,和秀家等部一起退回汉城。
此战,明军伤亡2500余人,日军伤亡超过8000人,可见当日战况之惨烈。
碧蹄馆大战是中日万历年间朝鲜战争中明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明军强大的战斗力极大震慑了日军,使其彻底丧失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12万日军面对仅仅3万多明军竟然不敢出战,而明军兵力有限,无法展开强攻,于是双方在汉城一线展开对峙,陷入了僵局。
(明朝弓弩。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这种对峙局面很快就被打破。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国仓,积贮了朝鲜数十年的粮食,汉城被日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汉城日军的军粮库,后来日军运来的粮食都存于此地。李如松得到这一情报后,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敢死队深夜奇袭龙山大仓。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
夜袭龙山之战,精彩处堪与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夜袭乌巢相比!
(宇喜多秀家。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粮一失,朝鲜半岛的日军陷入混乱。不久,便被迫与中朝达成停战协议。4月18日,日军撤出京城,李如松于19日率军进入京城,5月15日推进至庆州。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所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并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
(碧蹄馆之战。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政府入朝抗日,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掠地千里,横扫半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首尔)三都,打出了中华天朝的赫赫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