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十六世纪初期居住人口就不到50人的小镇子,却在二十世纪成为了制表界的标杆,马克思评价它是独一无二的制表工业核心,这就是瑞士的拉绍德封。
拉绍德封能取得如此地位跟历史的推动不无关系,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风吹到瑞士,钟表风化也随之扎根,由于拉绍德封四周都是山又极度缺乏水资源,所以当地推动手工艺产业的欲望是强烈的,而此时宗教正进行改革,新教徒和犹太人涌进拉绍德封,解决了资金和机械设备,那自然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诸多契机的结合,让不少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在拉绍德封孕育成长,如(看图说话):
将昆仑的单金桥放在最后一张是有意而为之。1955年在瑞士拉绍德封成立的昆仑就以擅长新颖造型的表款闻名表界。1980年发布的单金桥更是引发了钟表界的动荡,作为昆仑的台柱子系列,魅惑人芯的功夫绝非浪得虚名。
当然,单桥机芯非昆仑纯自主研发,而是钟表大师Vincent Calabrese发明的一种新的机芯体现方式,昆仑的掌舵人通过裙带关系结识Vincent Calabrese,最后的结果也就不必多说,单金桥众人只识昆仑。
有人说单金桥的机芯像一根筷子。事实上说H形更加贴切...跟常规机芯截然不同,即不是圆形也非方形,而机芯所有的部件都是分布在夹板的六个面,在有限的空间里承载超过140个零件,这是惊人的。
而下图这款是2017年昆仑在巴展发布的新单金桥,造型上回归古典外观,外壳采用18K玫瑰金习以为常,但表耳的曲线拿捏就透着一股子优雅。达到这个价位的手动机芯超长动力是常见的,但延续CO113机芯的局限性,动力的储存时间仅40个小时。
机芯是它最大的亮点,这不仅仅是在结构上的异形。被大桥刻度围剿在中央位置的机芯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揣摩,18K金的金桥被雕刻上纹路,指针上方便是Corum(昆仑)标志,十二点位擒纵机构的摆轮以惊人的28,800-vph频率摆动,以艺术品自称实不为过。
表盘的刻度为了追求“桥”的味道,以6个曲线罗马数字表示(I,III,V,VII,IX和XI),通过柳钉锚到拱形的基座上,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横梁或大梁,所有的构思都是为了烘托悬索桥的感官。细节上,每一个刻度都有拉丝,而非简单的抛光了事。
如您惊叹于它的鬼斧神工考虑入手这款金桥,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上链的把头是在六点位置,而把头朝下是正确的佩戴方式。如在匆忙的情况戴上手表,又没有检查表冠的朝向,把时间完全混淆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老邓说表:
这类表纳入收藏品的范畴似乎更为适合,集聚高工艺结晶又拥有如此独特的构造。显然,它并不是一块合格的日佩表,单金桥机芯的故障率甚至比不上一块基础的ETA机芯,这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看你愿意花这20多万的代价与否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