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在某个失落失意的瞬间,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生活到底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又常会在某个时间路口恍然大悟:其实生活不一定要大富大贵,只要过得有滋有味就行。幸福也不一定要和别人比,而是要用心慢慢体会。快乐更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要真正发自心扉。
其实不管是生活,幸福,还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快乐,它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简单。只是,很少有人明白这个道理。获取幸福与快乐的密码,到底是什么?
安徒生童话中有一个故事叫“扣着的碗”:一个萧条的夜晚,一对老年夫妇在他们贫寒的小茅屋里做祷告,他们说:“我们要遵守上帝的戒律,不去犯罪,希望上天能赐予我们财富。”上帝听到了他们虔诚的话,于是派一个天使把他们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房子,房子外面是美丽的花园,里面有温暖的壁炉,点缀着银质的餐桌。天使告诉他们,主人要你们在这里尽管住下去,你们不必再担忧衣食。只是,天使指着桌上一只很普通的扣着的陶瓷碗,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打开这只碗,否则,主人会赶你们出去,回到你们原来的茅屋。
那一对夫妇喜笑颜开,天下竟然有这等好事。既然有吃有喝,还住这样好的房子,傻瓜才在乎一只碗呢。那对夫妻刚开始并没在意那只碗,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可是任何幸福到最后都会变得平淡。夫妇俩熟悉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唯独没有去碰过那只碗。和刚开始不一样的是,他们开始对那只碗产生了好奇,开始猜测,那只碗里究竟扣着什么?
终于有一天,那个老头大喊:不行,再不打开那只碗我就要疯了!上帝既然给了我们这么多,还在乎这只破碗吗?!于是他打开了那只碗……
然而,碗里空空,什么也没有。这时,天使又出现了,对他们说,你们有了曾经渴望的荣华富贵,却还是放不下一只普通的碗,可见贪婪和贫富没有什么关系,回到你们自己的家去赎自己的罪吧!我们的贪婪就是那只扣着的碗。在人生这只扣着的碗里,不仅有外遇,还有赌博、钱财、吸毒等等,对每一个有贪欲之心的人,都充满了诱惑。我们对已有的幸福都会慢慢习惯渐渐无感,转而去追求更多的刺激,最终反而陷自己于不幸中,如果你我能够学会克制自己的对名、利、情中过多贪心的和欲望,知足常乐,这,将是人生之大幸。
与很多年轻人相比,老一辈的人都更加懂得知足和珍惜。
有这样一段往事,说:周恩来有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可还是穿破了就补,一直穿到他逝世。他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
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却依然坚持不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
层次越高,活得越简。
所以,能让你感受到幸福的,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对于眼下所有到底珍惜了多少,能够不为外物所动,不越界,这,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是拷问灵魂的终极问题。
我们常常无法感受到快乐,就是因为过于被物欲所裹挟,所左右,即便自己丰衣足食了,却依然无法获得发自内心的愉悦,遇见比自己更富有的,往往很容易激发自己的嫉妒心,从而令自己活在虚荣的沼泽里无法自拔。
殊不知:朴素,简单,才是抵制肤浅与浮躁最好的方式。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上面的小故事其实都是为了解答一个朋友的困惑。
她在来信中告诉我,在她的生活中,因为“钱”,“攀比”所生出的种种烦恼。
例如,她提到她总是背名牌包包的女同事,她于是也想买,却因为丈夫的极力制止,两人心生嫌隙。她觉得丈夫是对她吝啬,不懂得考虑她的立场就是不爱她了。
再比如,她还抱怨说孩子不听话成绩差,让她很没面子;丈夫收入低,长辈太抠.......此类的例子云云。最后总结说自己活得很累,一直不快乐,甚至到了抑郁的地步。
其实,我只想告诉她:那么多的苦恼,往往是我们自找的。因为,你的每一个不快乐,都是因外物而起的。
太重视外人的眼光也就让自己永远活得像个欲壑难填的无底洞。不管是名牌包包也好,优秀的孩子也罢,或者有才干的丈夫,你都想让他们为自己“镀金”,然后金光闪闪地活在别人的眼皮底下,可是,这又何苦?
比赢了得到了别人的羡慕还能有什么?你能换来平静?能换来幸福?能换来爱?
而你身边的那群最重要的人,却却被你忽视了,另外,你专注在研究别人的眼光,也失去了更多专注于提升自己内在实力的精力,自己也变得愈加肤浅。
诸葛亮在家训《诫子书》中这样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才会有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世上的东西千千万万种,我们并不需要每种都要拥有,你所需要的,不过是那些剔除了外界的扰乱的,真正你所需,所动心的东西。
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
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