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飞速发展,为何频频现“山寨汽车”

学生们随着夫子的步伐忽快忽慢,但是当夫子的脚不沾地迅速飞奔时,学生只能在夫子身后瞠目结舌了。

可见,亦步亦趋在没有审视、衡量自我的情况下,最后只能达到“拾人牙慧”的程度,一半跟随,另一半则不知其所以然,正所谓“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用于我们现代生活中,这正是一种“模仿”行为的体现。纵观我国国内各行各业,具有模仿特性的山寨产品在我国国内的许多领域都随处可观,包括综艺节目、影片、相机、手机......可见山寨行为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对于各山寨产品,大众的质疑声与支持声同时存在。

最近几年,中国车厂的模仿行为开始多了起来,例如路虎揽胜极光、保时捷卡安、保时捷Macan、奥迪Q3、大众途锐等汽车车型纷纷被列入其中。

可见山寨汽车仍大量存在于汽车市场当中,对于此类汽车产品,不免有些人、人群、国内主流媒体、外国主流媒体对其加以诟病。实则山寨汽车的问世与其背后相对应的较为全面宏观背景与较为细微的微观背景是紧密联系的。

山寨汽车是国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产车销量呈现出越来越好的态势,且汽车制造厂商研发出越来越多新的车型,从而让消费者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于是各品牌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我们熟知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所以不同品牌的车企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制造出精致、外形出众、技术含量高的汽车。但是,当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很多国产车企业则推出了自身品牌的山寨车系列,通过牺牲商誉和诚信的方式,来换得眼前短期的利益。

哲学上说:“矛盾具有特殊性”,其深层含义包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矛盾。在品牌创立初期,成功的山寨汽车产品可以迅速提升车企的市场占有率,对本企业在初期发展很有益处。

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随着多元化消费人群的逐渐扩大,随着与国际国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山寨汽车行业对内、对外的矛盾则会日益凸显。

专注于制造山寨车的车企们有着普遍的共性,即不愿付出额外的成本做深层次的创新,并且还会进一步裁剪与研发相关联的任何费用。粗鄙的来说,仿造就是后进者和弱者占便宜的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快的成效。

在流通市场常常缺少监管的时候,他们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恶劣行为屡禁不止。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就会有一种投机取巧的心态,山寨文化也就演变成了违法文化、犯罪文化,山寨产品也就成了无良产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山寨市场中,因同质化现象严重,陋习成风,肯定会对正规汽车品牌企业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压力,“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会更加的显著。

就如同华泰汽车——作为国内最早生产SUV车型的自主品牌,不但全新的新能源业务没能开设起来,就连固有的SUV市场和汽车市场也岌岌可危。究其原因,从灯组设计、格栅的边框,外观车型等方面都存在山寨的成分,即使外观不断地吸引了消费者们的眼球,可是自身却没有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作为支撑力量,可想而知,其竞争力下降是一种必然发生的结果。

所以说,如果只想依靠山寨的方式来在现代汽车市场上立足,显然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类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不会得到很好的贯彻。

其实,从另一角度来看,山寨也可以说成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基于农业文明之上,在朝代的不断地更替中,农业生产工具的创造、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商品流通的方式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每一个朝代或多或少的也会借鉴上个朝代兴衰的原因和经验。

总的来说,它本来就不认为“仿造”有什么不对。在刚刚过去的上海国际车展中,虽然还是存在不少的山寨车型,但是可以看出我国众多汽车行业正在借鉴国内外市场上成功车型的外形设计,许多汽车品牌也了解到了设计元素对汽车的销量与竞争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起自己家族式的设计语言,对我国汽车领域成功的起到了示范作用。

所以说,对待山寨汽车,亦或是山寨产品,我们不能只凭借主观感受和经验主义来看待山寨行为,而应从客观和发展的角度来全面、适度的分析它。山寨是一种经济形式,体现了商业竞争的内在规律。可以这么说,从模仿到创新,是技术进步、产品创造的必然途径。

大量山寨产品的出现,会导致竞争加剧,客观上对促进各自汽车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有着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品牌汽车从功能到样式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时代的进步,90后和更为年轻的一代会慢慢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大多都会在网络上学到一些慢慢普及的汽车知识。

山寨车仅仅是山寨车身、车的外观的模仿,而年轻的一代买车时不仅仅只会关注车的外在形象和内在配置,而是将视角转移到更加关注发动机、变速箱等有技术含量的部件上来,山寨这种现象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快速减弱甚至消失。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山寨汽车能够懂得变通、懂得创新,那么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会经历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也能通过不断地变化而持续发展,即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