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依恋孩子的妈妈,想说放手不容易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日出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孩子与母亲间的情感纽带是哺乳动物最为基本的情感纽带,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发展、甚至在成人后影响其他重要的人际关系,比如恋爱关系等等。但这次我们想聊聊的,不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而是很多母亲对孩子的依恋,尤其是对孩子过度依恋的母亲。

幼儿在一两岁的时候,常会出现分离焦虑:一旦看不到妈妈或者其他照顾者,幼儿就会感到特别焦虑、甚至哭闹不止。幼儿觉得家长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因而感到焦虑。幼儿分离焦虑的部分原因是幼儿的认知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认为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不知道事情可以变化。分离焦虑是幼儿的正常反应,也是心理发育的重要过程。但随着认知的发展,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克服分离焦虑。

母亲对孩子同样也会产生分离焦虑,一旦离开孩子就觉得特别焦虑、心里就像长了草。但与幼儿不一样的是,家长的焦虑是出于对未知的担心和害怕。过分依恋/过分保护的家长经常无理由担心,甚至到了强迫思维的地步。离不开孩子的妈妈并不一定是对孩子过度保护、或者有极强的控制欲,而是随时想跟孩子在一起,不愿意分开:从身到心,从行为到思想,时时刻刻围着孩子打算。

有人认为,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依恋,可能由于不健康的自我概念——必须依靠其他的事情来定义自己的存在,将自我的身份概念捆绑在孩子身上,如果离开孩子就有强烈的丧失感和被拒绝感。有研究发现,母亲的分离焦虑会传染给孩子,使得孩子产生不正常的分离焦虑(比如在较大的年龄依然有分离焦虑、程度更重等)。所以,过度依恋(或者过度保护)很可能已经不是出于孩子的需求,更多是出于对家长自己的保护——让自己不用担惊受怕、让自己心安理得。

过度依恋很可能源自于母亲本身的不安全感。一方面,妈妈们、尤其是新手妈妈对自己的角色还没有自信,生怕哪里做错了,对待孩子也加倍小心。比如,在母乳喂养的问题上,很多母亲坚持喂到两岁以后、还有的则要自然断奶。但实际上,大多数母乳有益的研究都限于对一岁以内婴儿进行母乳的研究。对那些长时间母乳有益的研究报道,不是样本有特殊性(比如贫困母亲),就是研究方法有局限性(比如仅凭母亲的主观报告)。但作为新手妈妈,为了可能的好处,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坚持母乳。

另一方面,有些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依恋反映了本身一贯的依恋关系。过度依恋的母亲,以孩子为中心,表现出过分关注孩子,是焦虑依附型依恋关系的表现。属于这种依恋类型的母亲,较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消极情绪更多而积极情绪更少。也正是由于这样,虽然花的时间和注意力更多,但过度依赖的家长给孩子的温暖和支持反而更少,婴儿往往会表现出抗拒型依恋关系。

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依恋,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还会导致母亲在其他社会角色上出现问题,比如作为妻子、员工等等。根据社会角色理论,拥有多重社会角色有利于个体和关系的健康,这是不同角色会满足个体不同方面的需求,而一个角色出现困难,也会得到来自其他角色的支持。研究发现,跟全职妈妈相比,工作的妈妈对孩子敏感性更高、养育行为也更积极,优势在孩子幼年时更为显著。但过度依恋却可能让多角色陷入恶性循环:由于过度依恋,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社会角色的表现,导致女性更需要从母亲的角色上获得满足,而来自孩子的需要成为了满足感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强化了母亲对孩子的依恋。

家长养育方式有两个区分维度:一个是对孩子的反应性,也就是对孩子需求是否能及时地满足;另一个是对孩子的要求性,也就是能否要求孩子做出适当的反应或行为。简单地说,就是“理孩子”和“管孩子”。好的家长就是既要理、又能管,响应孩子的要求,并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对孩子有所要求也要讲方法和时机。由于过度依恋是出于家长自身的需求,家长可能忽视了孩子本身对于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需求,以及其他更适合年龄发展的需求,反而妨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有人说,亲子关系是唯一一种以分离为目的亲密关系,分开、放手并不容易。对于那些过分依恋孩子的母亲们,可能要想想到底是孩子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孩子呢?

参考文献:

1. Stone LL et al (2015). Relations Between Parental and Child Separation Anxiety: The Role of Dependency-Oriented Psychological Control,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y, 24, 3192-3199

2. Callahan A (2011). Breastfeeding Beyond a Year: Why Is the AAFP Stretching the Truth About the Benefits? The Science of Mon.

3. Adam E et al (2004). Adult Attachment, Parent Emotion, and Observed Parenting Behavior: Mediator and Moderator Models, Child Development 75(1):110-22·

4. Buehler C et al (2014).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Parenting Through Middle Childhood: Contextualizing Factor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6(5), 1025-1046.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