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商人说〝NO〞的釜师世家--小泉仁左卫门

之前老刘讲得到一只正宗有品质的南部铁壶,已经不能用“买”这个字了。因为,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今天就带大家走近一家向中国商人说〝NO〞的釜师世家--小泉仁左卫门。

最近几年,在国内被茶人力捧的南部铁壶,成了许多商人炒作的筹码,手工制作的南部铁壶,转手的价值更在几年内翻了好几倍,许多商人带著大笔钱,说要卖断匠人十年的作品,或者包下匠人所有的作品。

但这种心态的商人被第十代传人小泉仁左卫门拒绝了,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将作品交给对的客户,交给那些真心欣赏作品,能理解手作每道工序背后的价值与美的客户才是他的使命。

小泉家族的传承与发展和南部铁器是交融在一起,甚至说南部铁器的起源与历史,就是小泉家族的历史也都不为过。

小泉家本是京都釜师,1659年,小泉仁左卫门清行受南部藩主重直公邀请,前往南部藩任御釜师制造茶釜 (在广辞苑查南部也可以得到此资料),此可说是南部铁器的起源。

据《广辞苑》“南部釜”篇记载:宝历三年(1750年),三代小泉仁左卫门清尊根据汤釜的形制创造出了南部铁瓶的样式,并沿用至今。

从明治、大正、昭和,到目前的平成,南部铁器不断地发展和传承,成为令人引以为豪的工艺名品,这背后总是离不开小泉家族的身影。

八代藩主利雄公醉心茶道,潜心尝试自己制作茶具,更是拜在小泉仁左卫门门下学习铁瓶制作,也因此成就了小泉家“御釜屋”的名号。

至明治41年,时为皇太子的大正天皇在巡视南部藩时,曾专程御览了八代仁左卫门制作铁瓶和汤釜的全部过程。此事在日本各大报纸刊登,使得南部铁瓶和汤釜名声鹊起,家喻户晓。

但好景不长,日本铁壶的制作高峰也已随着二战而中断(因战争对钢铁的需要,日本国内颁布了限制铁使用的条令。)这也使南部铁器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对此,八代小泉仁左卫门为了保存从古至今的制作技术,说到“拥有300多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南部铁瓶也因此一时之间销声匿迹,享有300年历史的技术也因此消失是非常可惜的事”。

战后和所有的传统工艺的命运一样,工业革命后,人们使用大量制造的产品,加上便宜的铝制用品出现,南部铁器,虽说是全国知名品牌,但也难逃即将没落的宿命。

政府为了挽救逐渐消逝的日本传统工艺,于昭和50年,制订了《传统工艺产业振兴法》,南部铁器被国家指定授予传统工艺品的称号。

据东北经济产业局统计,岩手县内现在以「南部铁器」这个统一的品牌生产铁器的厂家,包括御釜屋在内共74家(估算约有员工730名),它们都是岩手县南部铁器合作社的会员,该行业的年产值约92亿日圆。

但其中大多是铸模产品,有钱可以尽情买买买。但包括御釜屋在内仍采取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仅剩几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大多需要预定。

一般而言,与铸造的铁壶不同,御釜屋手工制作铁壶的工序多达100种以上,多项工序齐头并进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不用说大量生产,即使和同业的其它公司相比,生产规模也很小。

手工制作铁瓶时,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有形状设计,然后是肌肤纹理。高级铁瓶一个铸型只能制作一个铁器。表面部分也都是一笔一笔手工绘制纹样,同样的纹理不可能存在第二个。

尽管这些作品耗时长且形状和表面纹理各异,但每一件作品都流露出铁质的厚重感,有着手工制品特有的沉稳和大气。

刘哥胡(壶)论

当我们口口声声说要保护传统的工艺、当我们的社会把〝匠心〞当成了口头禅,许多年轻创客更将非遗以及工艺等当成了融资的噱头。

其实,传统工艺传承的精神就在第十代传人小泉仁左卫门说〝NO〞的勇气里。

END

本期关键词:御釜屋、仁左卫门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