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代替了过去的八年抗战。所谓“十四年抗战”,即指的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民奋起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和悲壮史诗。
▲抗日战争绘画
▲筹备向大兴进军的日军
在日军侵占东北的过程中,东北军民在前期困于“不抵抗”的命令束手束脚。其实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军的频繁调动已让东北军方面对日军的意图有所预料,但是碍于不抵抗命令,大多数东北军将领往往选择脱岗避难或装傻充愣,有的甚至已经与日军暗通款曲,准备伺机叛国。但有些人不甘被动挨打,拿起武器抗击日寇,一度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比如沈阳市警察局局长黄显声(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则是积极备战,让自己手中的警察部队保持战备,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变故。
▲九一八时日军缴获的中国军队军旗
黄显声的准备在“九一八”当晚派上了用场,其麾下的警察部队在事变当晚迅速集结与入城的日军第29联队交战。虽然最终因为势单力孤、武器落后(警察部队的武器自然不能和军队相比),黄率领的警察部队不得不撤退至锦州。但这一支警察部队为后来的东北抗日力量,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后来的很多东北抗日骨干,都出身于这支警察队伍。
▲东北警察
如果东北军里能有更多黄显声这样的人,也许“九一八”事变不会以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为结局。但是世事不遂人愿,大多数东北军将领都没有这样的担当,例如在东北军的重要驻地北大营,驻扎着东北军的精锐部队第七旅,而旅长王以哲在事变当晚竟然不在军营。日军进攻北大营时,第七旅下辖三个团,只有620团在团长王铁汉的决定下,违反了上级将武器入库的命令,但也没有主动抵抗,而是在日军进攻北大营时选择了突围。王铁汉后来入关转战各地抗击日寇,官至四十七军军长。
▲王铁汉照片
相比之下,“南大营”南岭兵营的东北军的表现更为出色一些。9月19日凌晨,日军对南大营发动了进攻,守军虽然接到了上级吉林边防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后来投降日军,成为伪满重臣)的不抵抗命令,但是坚决抵抗,将第一波突入军营的数百日军赶了出去。随后日军增兵继续进攻,守军用山炮发射榴霹弹近距离轰击敌军,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直到日军增兵到四个大队加一个联队,才在当天下午四点攻占了南大营,守军突围而走。日军虽然攻占了南大营,但也付出了相当代价,日军独立第一大队第三中队长仓本茂被中国军队击毙。
▲日军进入吉林
▲仓本茂
而抵抗最为激烈的战斗,则是发生在嫩江地区。事变爆发后,因为黑龙江省主席万福林人在北平且无法返回,张学良紧急任命抗日名将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主席,指挥黑龙江省全部的军队。当时的日军急欲占领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而嫩江则是唯一可依仗的天然屏障,跨越嫩江的嫩江大桥是通往齐齐哈尔的唯一通道。于是为了争夺嫩江大桥,中日军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1931年10月15日,汉奸张海鹏率领伪军三个团先行对嫩江大桥发起进攻,被守军击溃,守军也趁势破坏了嫩江大桥。
▲抗日名将马占山
11月3日上午,日军以铁甲列车和飞机大炮为掩护,强行修理嫩江大桥,并在当天下午修复了嫩江大桥。大桥修复后,日军长驱直入,中国军队虽然奋力抵抗,但最终因为因为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日军控制嫩江大桥后,进一步向齐齐哈尔逼近,中国军队在已经到达齐齐哈尔的马占山的指挥下奋力抵抗,至17日仍在坚决抵抗。但因为日军不断增兵,调集坦克、大炮、飞机对中国军队进行强攻,马占山不得不在19日率部撤往海伦。后来,马占山一直坚持抗战,但最终因为无力回天于1932年年底退入苏联,经苏联辗转回到关内。
▲日军进入齐齐哈尔
随着大量中国军队撤退至锦州,日军也尾随而来,打起了攻占锦州的主意。众所周知,锦州乃东北交通要道,控制了锦州往往就控制了东北与关内的联系,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锦州进行拉锯,也是出于锦州的这一地缘重要性。
▲退守锦州的东北军
但是后来,南京方面与日本于同年12月达成协议,划定锦州为“中立区”,中国军队则撤出锦州,等待国联调查团前来调查东北问题。后来的故事就世人皆知了,日军不费一枪一弹进入锦州。
▲九一八前制造事端的日本关东军
1932年1月3日,锦州沦陷。东北军大部撤入关内,东北三省与内地的联系也被日军切断。虽然此时尚有哈尔滨等地尚未被日军占领,但是大势已去,中国军队在东北三省的力量已无法与日军抗衡。虽然之后有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力量长期坚持抗日,但是在日军的连番打击下和受困于东北恶劣的政治、自然环境,最终不得不在1940年左右撤入苏联境内。之后在东北地区的主要抗日活动,集中在了“第二战线”即情报战线上,不少伪满洲国的“官富二代”不齿父辈的卖国求荣,毅然加入抗日队伍,为中国方面搜集日伪情报。因为他们的地位较高,所以往往能获得不少战略级的情报,有力的支援了抗日战争。
▲日军进入东方巴黎哈尔滨
▲“红色间谍”——“伪满”总理张景惠之子张梦实
虽然大批东北军民不惧日寇,不从昏官,坚决与日寇进行殊死斗争,但终因丧失先机而回天乏力。东北军在前期执行的“不抵抗”政策(或者说绥靖政策),导致东北军除了丧失先机和白白牺牲了大量官兵以外,还导致东北军的大量战备物资和兵工厂被日军直接缴获。仅飞机就被日军缴获300余架。
▲日军缴获的东北军战机,日军在缴获后随即便将其用在了进攻锦州的战斗上
除了飞机以外,日军缴获的其他武器装备和兵工设施的数额更是触目惊心。仅北大营驻军的法国FT-17坦克就被日军缴获12辆。而东北军重要的兵工厂,有“远东克虏伯”之称的沈阳兵工厂,更是几乎毫发无伤就被日军缴获。这一兵工厂历经张氏父子两代经营,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生产能力不断扩充,至“九一八事变”前,已经具备了量产轻、重机枪和各型枪炮弹药的能力,甚至可以制造口径240mm的大炮。日军占领沈阳兵工厂后,据说满足了东北地区100%的轻武器需求,有些先进机器,则被日军拆卸带回日本,以扩充本土的生产能力。
▲被日军缴获的东北军坦克
当时,兵工厂内存有长短枪21万余支,子弹300万发左右;迫击炮约600门,炮弹约40万发;山、野、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另有毒气弹数枚,军用炸药约40万磅。除了这些,还有东北军购自外国的装甲火炮牵引车、折叠式冲锋舟等先进武器。
▲东北军仓库里的弹药
本文为筑垒地域与文汇报联合创作,主编原廓,作者正义必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