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退出市场有利隔离风险

“如果银行业搞得一塌糊涂,我作为银监会主席,我就要辞职。”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说。据多位与会人士对媒体透露,郭树清是在4月21日召开的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做出如上表述的。整治金融乱象,郭树清准备好了“猛药”。而且郭树清基本可以说是背水一战,要彻底整肃银行,彻底根除金融乱象。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这再次给监管部门撑了腰、壮了胆,相信下步治理金融乱象,加强金融监管将会升级。

金融去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一环,实质是要避免资金空转套利、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信贷资金不往实体经济流去,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有回报率更高的途径与土壤。这个土壤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合谋共建的内部相互倒腾资金的平台与通道。这个通道与土壤不堵死,一时整顿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在所有金融乱象中,银行业是带头大哥。银行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这些大量流动性不是直接支持实体企业,而是被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拆借走,或是被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融去直接投入到股市楼市里。银行把大量流动性借给这类公司,一是安全性有保证,二是回报率也不低,何必直接面对实体经济去冒风险呢?

2013年前实体经济杠杆高,现在则是转移到同业。杠杆体现形式就是同业负债和同业资产,其中一些投向非标,一些投向存单,另外还有一些投向了委外。银行委外资金两大来源,一个是表外理财,另一个是同业资金。在货币宽松、流动性充沛时,“同业存款-同业理财-委外资金”是一个可行的套利模式。

各家银行几乎都涉及委外业务,委外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资产管理部、同业部门和私人银行。其中来自于同业的委外资金成本最低,但是对风险有严格要求和限制。

银监会连续出七八个文的监管,剑指同业空转、理财空转,包括资产穿透和监管套利,这个过程中会影响同业理财的规模的增长,从而对委外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委外战线的收缩。

而银行为了规避信贷资金间接入股市的政策制约,往往以理财产品筹集资金,然后拆借给非银行金融机构。打着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成为银行存贷款表外资金来源的一个“地下”渠道,也成为金融乱象的始作俑者。连外媒都不可思议的是,从2004年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到2016年已经达到29万亿元,占同期居民存款的48%,接近一半。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而这些理财产品资金都在金融机构间倒腾牟利,在股市兴风作浪,在楼市疯狂炒作。由于理财产品资金回报率高于存款利率,使得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被侵蚀挤占,最终导致整个资金脱实向虚。

整顿金融乱象不能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而要有治本之策。不妨让银行理财产品彻底退出市场,还金融市场秩序,从根本上遏制银行资金乱象。

必须从银行理财产品起源说起。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方向,从2004年开始监管部门适度放开了社会融资回报率。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按照管制利率吸收资金能力大大下降。面对社会民间机构各种高利率吸收资金状况的倒逼,银行进行了所谓的金融创新,即绕开基准利率包装理财产品吸收资金。由于理财产品回报率可以自行确定,自主权较大,使得银行摆脱基准利率竞争的劣势。

从当时看,给银行理财产品放出一条生路也没有什么错误,避免了社会融资放开后对银行冲击过大过猛。不过,目前已经时过境迁,银行理财产品这个金融改革的过渡性产品应该也到了退出市场的时候了。

目前的一个最大环境时,存贷款利率已经彻底放开了。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有了吸收存款的定价权。与实行管制利率时,通过理财产品变相提高利率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银行完全不必再通过理财产品来吸收资金了。

因此,在存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的前提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存在已经毫无意义了,只能给良好的金融市场添堵,到了彻底让其退出市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