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部分癌症患者和家属总是存在一个误区,经常认为只有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才有意义,实则不然。对于很多虽无法进行积极治疗或积极治疗的效果不大,但还剩有一段时间的晚期癌症患者而言,选择姑息性的治疗来提高生活质量,平静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也是值得考虑的。这篇文章将会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姑息治疗手段,这些手段如果能得到适当应用,对晚期癌症患者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减瘤术与姑息性手术
除少数特殊的癌症(如睾丸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外,晚期癌症一般无法根治,也难以靠手术来大幅延长生存期。然而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适合手术,施行减瘤术仍可延长一定的生存时间,并且可以帮助患者避免发生肿瘤相关的症状(如压迫周边组织、干扰器官正常功能等)。减瘤术通过切除包括可切除的单个转移灶在内的,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从而迅速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相关症状。此外如果减瘤术施行效果较好(如患者体内转移灶较少、所有肿瘤组织均可切除、患者体质较好),患者很可能会靠进一步的巩固化疗来达到长期的带瘤无进展生存,甚至治愈。
姑息性手术则是指一些以缓解肿瘤相关症状为目的进行的手术,通过姑息性手术,不仅可以治疗一些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会得到很大改善。例如针对胆管癌、食道癌或支气管癌引起的恶性梗阻,可以通过手术放置支架来改善梗阻症状;对于压迫到脊髓的转移肿瘤,切除肿瘤或实施减压术可以避免致残性结局。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或是病灶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姑息性放疗可以达到相同效果。
疼痛管理
肿瘤压迫神经、侵犯组织或引发局部炎症等情形,都会导致严重的癌性疼痛。癌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造成极大干扰,且容易导致患者的情绪低落,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严重问题。可惜的是,国内大多数人对癌性疼痛的治疗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和各种错误观念,使得和国际接轨的规范疼痛管理很难开展。
关于癌性疼痛治疗,由于几乎所有患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强阿片类药物,不少患者及家属担心这类药物所带来的药物依赖、副作用等问题。实际上,只要遵医嘱规范应用,即使长期服用吗啡、羟考酮等强啊片类药物,患者也极少真正成瘾(同时产生生理和心理依赖)。而对本身所剩时间并不很长的晚期癌症患者而言,如果能有很高质量的生活,药物耐受(指适应了一定药物剂量后,需要更大剂量才能镇痛)甚至是生理依赖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患者通过适应可以逐步耐受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而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并没有“封顶效应”(到达某一剂量后再增加剂量即不会提高镇痛效果)。
一般而言,癌性疼痛的治疗会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疼痛三阶梯”原则:
第一阶梯: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首先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如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第二阶梯:如患者一开始的疼痛就较严重,或是在第一阶梯治疗后依然有无法耐受的疼痛,则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或其他弱效中枢镇痛药(如曲马多),也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与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如泰勒宁,它是羟考酮与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
第三阶梯:如疼痛对第二阶梯治疗仍缺乏反应,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等),从小剂量开始,逐步滴定到能止痛的剂量。
当患者的疼痛需要用第三阶梯药物进行控制时,往往以每天固定时间服用缓释制剂为主,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备用普通阿片类制剂,以抑制“突破性疼痛”(在某一时刻突然出现的严重疼痛)。此外对一些常规口服药物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太大的患者而言,尝试使用缓释贴剂或是注射泵镇痛同样有效。而对于一些以神经痛为主的患者,加用治疗神经痛的抗癫痫药物(如普瑞巴林)或抗抑郁药(如度洛西汀)也十分有效。
改善体质
由于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身体的营养储备在肿瘤作用下往往被大量消耗,患者的体质也会因此变弱,产生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这些症状对患者的影响不亚于癌性疼痛或其他肿瘤并发症,且同样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来缓解。
轻度的食欲不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解决,癌症患者也应该和营养师制定相关的营养方案,必要时可以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粉解决问题。食欲不振也可通过服用促进食欲的药物来解决,例如孕激素类药物甲地孕酮。甲地孕酮本身用于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但由于它可以改善食欲,且这一剂量下副作用十分轻微,因此被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或是艾滋病患者的食欲不振。食欲得到改善后,患者的体质往往也会得以改善,体重会有适当增加。
癌症患者也较容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时便可以导致贫血。贫血可以导致患者产生疲劳和体力下降,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缺铁性贫血可以口服补铁药物治疗,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贫血可以通过注射维生素B12得以缓解。至于肿瘤本身造成的贫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人体内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也是一种好办法。不过由于EPO有潜在的促进肿瘤生长的可能,因此当患者正接受根治性的抗癌治疗时,不能使用EPO纠正贫血。使用EPO时也需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防止过度纠正贫血导致血栓形成。
抗骨转移治疗
有不少类型的肿瘤在晚期阶段都容易形成骨转移,肿瘤转移到骨骼上会导致转移部位发生溶骨效应,产生骨痛等症状,甚至引发骨折、高血钙危象等并发症。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容易转移到骨的肿瘤的治疗中,针对骨转移的治疗十分重要。
最常见的针对骨转移的治疗是双膦酸盐类药物(恰好也被用来治疗骨质疏松),这类药物可以阻断溶骨效应的关键步骤——破骨细胞侵蚀骨骼,从而减轻骨转移带来的症状。此外,放射性核素锶89也有助于缓解骨转移症状,但由于价格昂贵,暂时没有大面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