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制到自主研制,“大飞机之路”上的那些秘史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木兰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直听人说国产大飞机C919是我国首架自主研发设计的大飞机。其中一句一直被人反复重复的“自主研发设计”总给人一种这似乎就概括了C919的一切特征的感觉。

然而,历史并不容人忘记,是“自主研发设计”背后的那些血与泪的记忆,铺就了现今C919的“大飞机之路”,那段历史始终在我们背后鞭策我们前行,他总是会在恰当的时候为前行的人们敲响警钟。

那么,在这条遍布奋斗与伤痛的“大飞机之路”上,我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仿制和测绘设计阶段

在中国民机制造领域,一提到仿制和测绘设计,立刻就能让人联想到被誉为“英俊少年”的运7。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航空工业经过仿制生产,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飞机设计队伍正在成长。歼击机已由仿制走向自行设计,但是大型飞机,特别是运输机尚属空白。

运7由此而生。

图1 运7

运7是我国按照苏联20世纪60年代生产的安-24B进行测绘设计而来的,由于“文革”期间质量失控、匆忙装机,暴露出的问题很多,占整个试飞问题的70%~80%。

但是像每个童话故事一样,运7最终取得了成功。截至1988年底,陆续生产出厂的运7飞机56架,飞行在55条国内航线,往返56个大城市之间,成为当时国内航线上的最大机群。

来为运7点个赞!题外话,中航工业生产的新舟60就是以运7为基础改造出来的哦。

1.自行研制阶段

说到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民用客机,那就是运十无疑了。

1969年,毛泽东同志到上海视察工作时,问起上海有没有搞飞机?1970年上海方面正式向中央提出了造飞机的要求。这架飞机就是运十,她以美国波音707-320C型飞机为参考,主要按美国1970年版联邦航空条例FAR25部进行设计。

运十

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进行首次试飞成功 运十飞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拥有了自己设计制造大型飞机的复杂技术,这不仅填补了我国民族工业以前不能制造大型飞机的空白,而且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联、英、法之后,第五个研制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

然而,遗憾的是运十项目最终还是下马了。究其原因,一是运十定位于总理公务机,不符合民航的需求,市场、用户的问题没有解决,内部认识不一致。二则是麦道插足。1985年,美国麦道公司做成了DC-9超80(MD-80)在上海组装的生意后,在西方《财富》杂志上吹嘘自己是怎么做成10亿美元的生意的,说“因为上海搞过运十,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十,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

其结果是, 原准备生产第三架运十飞机的价值数千万元的材料被上海飞机制造厂(为和麦道合作作准备)练铆钉枪用了。让人想想无不是心痛万分。

国际合作“三步走”阶段

运十下马后,我国制定了发展民机“三步走”的战略计划。

所谓“三步走”战略,就是中航总对国务院两次关于自主研制干线飞机的指示而提出的。

第一步是部分制造和装配MD-80/-90系列飞机,由美国麦道公司提供技术,提高生产制造能力;第二步是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100座级飞机,提高设计技术水平;第三步是自己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但到1998年秋,这些目标全部落空。

图2 MD-82

麦道公司被波音兼并,MD-80/-90系列飞机中美合作暂停;中德联合研制70座级的MPC-75飞机,因为资金、空客公司要发展A319飞机和其他种种原因而宣告失败;AE-100项目是中航总发展民用飞机三步走战略中重要的一步,但由于空客公司已决定开发A318飞机,准备放弃AE-100项目,并在新加坡航展期间发表了明确的讲话,中方决定停止AE-100项目,把对AE-100项目的100亿元人民币专项拨款用于其他方面,AE-100项目宣告结束。

改型研制阶段

运7-200A型飞机的研制,是运7飞机十分重要的改进改型项目,“新舟”60是运7-200A(座舱内装饰等进行了改进)推向市场的机型。

图3新舟60

根据1988年2月方案审议会上提出的改进研制项目和航空工业部与民航总局达成的协议书《运7-200发展型飞机技术状态及基本数据》所规定的基本内容, 确定了运7-200A飞机研制中付诸实施的主要项目,包括前机身重新设计、换装PW-124A发动机和14SF螺旋桨、前起落架优化设计、环控系统改进设 计、重新设计电源及供配电系统,换装机载设备、气囊式除冰、燃油系统更改、采用尺寸较小的雷达天线、更改旅客登机门等。

运7-200A飞机于1993年12月26日首飞成功。首飞前完成上天前必做的地面试验12项,从1993年6月开铆到首飞,仅用了半年时间。运 7-200A飞机0001架机首飞后,很快完成了调整试飞。1998年5月7日,适航当局正式批准颁发型号合格证。1998年5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颁证仪式,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运7-200A飞机可以投入航线营运。

运7-200A飞机研制历时11年取得成功。但是在2014年发生的那次事故使得新舟60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主研制新阶段

这一阶段,代表作就是ARJ21与C919。

2000年11月6日,国防科工委在珠海航展期间发布《中国民用飞机发展报告》,对外宣布中国将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至2002年6月,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关于审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建议书请示》,新支线飞机项目正式立项。

ARJ21是我国首次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航空适航管理条例进行研制和生产,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申请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型号合格证并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受理的运输类飞机项目。它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完成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总装和适航取证。ARJ21飞机同时也是我国第1架外销欧美发达国家的民用涡扇支线飞机。目前ARJ21飞机已交付首家用户成都航空运营。

图4 ARJ21

大型客机代号为“COMAC919”(简称“C919")。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0座级、单通道、高亚声速、双发、中短程商用干线客机。其基本型混合级布局为156座,全经济级布局为168座,高密度级布局为180座。

图5 C919

2015年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总装下线。近期,C919即将进行首飞,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