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那么多,怎么就粤语歌最流行?

《春娇救志明》上映一周,观众奔走相告:“一定一定要看粤语版啊!国语版不好笑没感觉”!

面对粤语的时候,影迷对“感觉”的执求似乎已经远远超过了能懂。电影如此,流行歌更是如此,不少粤语歌即使出了国语版,歌迷们往往还是更推崇粤语的,因为——“有感觉啊”!

于是问题来了:台湾福建有闽南语歌,大包邮区有吴语歌,为什么只有香港广东地区的粤语歌赢得了人们的心?

接下来你将看到:

●闽南语歌也曾红极一时

●普通话的推广让方言歌曲只能变成民间小调

●粤语歌是怎么红起来的?

●为什么人们会觉得粤语歌好听?

五音不全唱歌如敲锣的值班编辑 / 马马马

闽南语歌也曾红极一时

-+-

如果说粤语音系复杂,那么闽南语音系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粤语曲折委婉,那么吴侬软语娇媚动人;如果说香港城市文化盛极一时,那么七十年代台湾和民国时期的上海也都是亚洲闪耀的明珠。为什么偏偏闽南语流行歌几乎是明日黄花,吴语歌从来只在民间小调上打转?

事实上,闽南语歌也曾经在大陆火过,而且火得比粤语歌早。

●邓丽君唱过大量闽南语歌曲

闽南自古民谣曲艺样式丰富,后来随着移民潮传到了台湾地区。台湾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闽南语流行歌曲”是1932年为宣传同名电影所作的《桃花泣血记》。

与《桃花泣血记》同时期或稍后的《雨夜花》、《月夜愁》、《倡门贤母》、《烧肉粽》等歌,有些是台湾原创,有些是用民歌小调或日本歌曲旋律重新填词,但艺术上都相当成熟。

之后几十年间,这些闽南语歌不断被翻唱,六七十年代,它们还通过渔民、华侨、广播电台、录音带等载体传入东南沿海和内陆地区,成为台湾对大陆“攻心战”中的

文化武器。

文革末期,大量闽南语歌盗版磁带涌入中国大陆,就连三线小城市里的青年男女,也没人不偷听邓丽君的歌。

1987年台湾解禁以后,虽然出现了《爱拼才会赢》这类佳作,但总体来说,闽南语歌曲并没有像粤语歌一样风靡全中国。

这主要是因为闽南语和闽南文化在台湾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而闽南文化的原乡福建省,从影响力上来讲,又不足以将本地民歌转换成新的流行文化热点。

那为什么之前能火呢?很简单,因为之前大陆没有流行歌曲嘛。

普通话的推广

让方言歌曲只能变成民间小调

-+-

实际上,在49年之前,中国是有流行歌曲的。

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上海歌坛有过一段繁华旧事。以男女恋情为主题的“民国时代曲”诞生于十里洋场,又依托着上海欣欣向荣的电影和唱片业,向江浙北平等地扩散传播。

●民国上海百乐门舞厅

看过《情深深雨濛濛》的知了们一定会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下面这首歌曲在那个时代非常火,不过现在听来似乎并不习惯。

建国之后,这些曾经的流行歌曲被认为是“淫秽色情”,都市流行歌赖以生存的土壤消失,就此

销声匿迹。

直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大陆只允许人们传唱政治宣传曲和“净化”了的民歌,以至于许多人再接触到粤语和闽南语流行歌时,已经不知道几十年前的上海,也有过这样的歌曲。

那为什么那个时候在上海流行的也不是吴语歌呢?

虽然现在老上海人有极强的地域优越感,但归根结底,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民国时外来人口曾多至85%。

当时在上海写歌唱歌的黎锦晖、黎锦光、田汉、白光、李香兰等都是外地人,让他们操作吴语歌,显然是太难为他们了。

虽然也有诸如赵元任、陈歌辛、周璇、吴莺音等苏南人,但他们并不能用吴语写歌:整个民国时期,从文化界到政府一直在全力推行国语,当时以国语为时尚,以方言为陋习,不通国语,在影坛乐坛寸步难行。

●“金嗓子”周璇

因此,在民国上海流行的《天涯歌女》、《毛毛雨》、《玫瑰玫瑰我爱你》、《恨不相逢未嫁时》等,全都是国语歌。

建国以后,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方言歌曲就更加没有市场。而千年来拥有大量音律极美的民歌词曲的吴语,只能默默栖身于昆曲《游园惊梦》和民歌《太湖美》中,在民间口耳相传。


粤语歌是怎么红起来的?

-+-

风靡大陆的粤语歌曲,实际上是从香港传入的。

由于流行歌曲必须依托于发达的都市娱乐产业,大陆粤语区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有民间小调,没有原创的方言流行歌。

即使在香港,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流行歌”,也是1970年代的事。这当然与香港的经济腾飞分不开。经济发达了,流行音乐发展才会有土壤。

1971年,许冠杰一首《铁塔凌云》,拉开了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帷幕。从那时开始,《啼笑因缘》、《我的中国心》、《千千阙歌》、《富士山下》、张学友、梅艳芳、张国荣、beyond、陈奕迅、杨千嬅……香港先后创作了大量的粤语歌曲。

改革开放后,大陆经济发展,老百姓在吃饱穿暖的同时也对文化娱乐有了更高的需求,再加上长时间没有流行歌曲,人才的培养和优秀歌曲的创作都需要时间。于是,香港粤语歌一进入内地,风潮就席卷全国。

之后,香港娱乐业的黄金时代慢慢过去,在大陆的影响力也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台湾流行歌曲、韩语歌和欧美音乐。这一方面跟香港的经济发展放缓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从侧面显示大陆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

●张国荣唱片

为什么人们会觉得粤语歌好听?

-+-

尽管粤语歌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么火,不过很多人还是觉得粤语歌好听。

除了词曲作家水平高、男女歌星魅力大、耳熟能详习惯了,粤语歌还有什么魔力,能让无数人对它如痴如醉呢?

这得从粤语本身说起了。粤语歌的“婉转动听“,和它复杂的语音系统密切相关。

粤语又称白话,是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广东、海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以及港澳地区。在很多海外华人群体中,粤语也比普通话通行范围更广。

●粉色的是粤语区

总体来说,粤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点,也有古南越语的遗留和外语成分。

粤语语音系统比普通话复杂。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而标准广州话保留了入声,分“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9个声调;粤语有声母19个,分类格局基本继承了中古时期的“唇、舌、齿、牙、喉”五音声母分类格局;韵母59个,虽然和中古汉语有出入,但是比起39个韵母的普通话,还是更接近

中古汉语。

由于粤语声调和韵母的数量都远超普通话,能够组合出来的总音节数也就比普通话要多,听起来抑扬顿挫,长短音错落,更加“丰富”。

香港粤语本属于广州粤语系统,但是20世纪末以来,香港粤语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语音特点,这主要体现在“简化”上。现在的港式粤语声母/n/和/l/不分,日常都说成/l/;声母/ng/常常被省略;发音相近的韵母趋同;阴上、阳上两种上声的差别也日渐微弱。

虽然港式粤语经历了一番简化,但它并没有丧失粤语的特性。再加上粤语流行歌的语法词汇古汉语风味犹存,填词作曲时,又有意使音乐贴合语言本身的声调高低流变,粤语歌不好听,什么歌好听?

参考资料:

梁莉莉:《香港方言与香港文化的关系》,《方言》,1997年第3期;

张洪年:《21世纪的香港粤语:一个新语音系统的形成》,第8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2001年;

伍春明:《民国流行歌曲研究——以上海为中心》,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施沛琳:《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传播历史之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刘靖之:《香港的粤语流行曲——三个时期、三种不同风格》,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