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生嚼的“饮品”、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可口可乐”:咖啡

在二战时期,美国大兵的经典形象中,永远少不了一个关键性元素:可口可乐。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同样有一种饮品,其受欢迎程度和普及程度,堪称南北战争时期“可口可乐”。这就是咖啡。

除了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粮食和肉类,对于南北战争中的士兵来说,咖啡无异于上帝的恩赐,可以说是战争中最受欢迎的东西了。在漫长的行军、激烈的战斗之后,马口铁杯子里热腾腾的咖啡会让身心疲惫的士兵重新真切地感受到幸运——至少自己还活着。不止一个士兵曾经感叹过,不论是经历了多久的夜间行军,如果能有水煮些咖啡,很快就能让自己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仿佛是刚刚从良好的睡眠中醒过来一样。

▲咸肉、硬饼干和咖啡豆是联邦军队赢得战争的三大法宝。

作为军队的一种定量配给,咖啡出现在美军军队中的历史并不长。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不久,当时大陆军(美军前身)的定量配给标准规定,每个士兵每天的饮料是1夸脱的云杉啤酒或苹果酒,或是每星期为100人提供9加仑的糖浆。此后半个世纪,云杉啤酒或苹果酒一直是大兵们喜闻乐见的饮料,劣质的朗姆酒、黑麦威士忌或白兰地也曾经成为军队的配给。为了打发苦闷无聊又充满危险的日子,酗酒几乎成了最好的消遣。军队配给的烈酒喝光了,士兵们就去军营附近的下等酒吧接着喝,那点儿可怜巴巴的薪水往往都浪费在狂喝滥饮上。酗酒的士兵简直成了军营一景,视察的官员和政客对此也是无计可施,毕竟给打仗卖命的士兵提供含酒精饮料是欧洲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习惯。

当时咖啡还远不像现在这么流行,但转机恰恰发生在独立战争之后。由于与英国关系紧张,茶叶贸易经常中断,而从法国、荷兰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进口咖啡却方便得多。为了卖出手里的存货,一些狡猾的商人甚至嚷嚷起了“喝咖啡不喝茶就是爱国”的口号,咖啡的消费量才有所增加。日常生活中,大量饮酒才是平常人家每日必需的,在美国人的餐桌上,甚至连半大孩子都有啤酒喝。直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禁酒运动广泛兴起之后,整个社会对于酗酒的危害深恶痛绝,寻找一种替代饮料提供士兵才变成顺理成章的事儿,价廉物美的咖啡无疑是最佳的替代品。

183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下令用咖啡和糖代替每日基本配给中的酒类。从此咖啡开始正式进入军营,逐步改变了士兵们的生活习惯。1837年,美国国会下令停止士兵们每天的威士忌供应。到1838年,每100份口粮中咖啡的供应标准从4磅提高到6磅,糖也从8磅增加到12磅。

按照官方的说法,咖啡进入军营,能提神醒脑、让士兵们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能节制酗酒、改善士兵们的健康状况;能提高道德水平、维护部队的光辉形象,乃至培养士兵们对军队和国家的忠诚度云云……其实,各种天花乱坠的说法掩盖不住最最要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咖啡比起酒类更便宜!到了需要掏腰包养活军队的时候,国会可是非常斤斤计较的,这在美国历史上也算光荣传统。另外,装在麻袋或者木桶里的咖啡不论运输、储存和分发都比酒类更方便,对于那个年月,处处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军需部门也是个利好消息。

当团里的军需官得到一袋咖啡时,他会仔细分给下面的连队,连里的军士长再把他领到的那一份平均分给连里所有的人。士兵们对自己分得的那份口粮总是斤斤计较,对咖啡和糖尤其在意。大家最认可的一种分配方法是这样的:在地上铺两块毛毯或者橡胶雨披,在一块毛毯上面把咖啡按连里的人数等分,在另一块毛毯上用同样的方法分配领到的糖,然后士兵们依次走过来各拿一堆。为了公平起见,负责分配的军士长往往走得离连队和分好的咖啡远远的,然后再从花名册上随机一个个念出士兵们的名字,让他们出列到前面雨披那里自己随意拿走一份儿。但哪怕军士长再怎么品行高尚、公正无私,无论在分配时多么的小心翼翼,也还是会有士兵吵吵嚷嚷地抱怨自己拿到的那份儿比别人的少——在他们眼中,分好的咖啡堆什么时候都是有大有小的,一定有人拿到了比自己更大的!领到咖啡之后,许多士兵都喜欢把咖啡和糖混在一起,这样既方便携带,也免得自己忍不住把糖一口气都吃个精光。在军队服役的那些日子里,如此分配咖啡的场景无数次出现。虽然每次发放的咖啡在口粮当中占的比例非常小,但这种满怀期待的场面却是最能令大家开心的时刻。许多老兵回忆多年以前等待着军士长分发咖啡的情景依然会记忆犹新

行军途中,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休息时间,都会有士兵四处张罗着煮咖啡,一些老兵甚至有能耐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煮出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这时候附近种植园乃至住宅的栅栏往往就成了最容易到手的柴火。到了晚上宿营时,星星点点煮咖啡的火光远远望去,就跟天上的繁星差不多。哪怕是正在行军路上,附近没有燃料可用,甚至连干净的饮用水也找不到,都抵挡不住他们对咖啡的渴望——一些急不可耐的家伙甚至把咖啡塞进嘴里,像马嚼大麦那样咯吱咯吱大嚼一通来过过瘾。

▲枪托上装有手摇研磨机的夏普斯卡宾枪

军队里发下来的不是绿咖啡豆,就是烘烤过的咖啡豆,因此还需要士兵们自己动手研磨,这时候经常拿来对付硬饼干的石头和枪托就又派上用场了。有好事的发明家觉得,既然大家都对咖啡乐此不疲,那发明一种能随身携带的咖啡磨应该是个能赚钱的门路,于是就有一种微型的手摇研磨机被装到了夏普斯步枪的枪托上。这种扛在肩上的咖啡磨不光能磨咖啡豆,对付小麦和更硬一点儿的玉米也毫无压力,一大卖点就是让勇敢的扬基佬在跑到南方人地盘上扫荡时再不用发愁没有面粉!创意和功能都还不错,可就是价钱——显然不是一个月只有十几个美元军饷的大头兵能用得起的,普通的士兵也就只能看看新鲜罢了。

▲“咖啡精华”的罐子看上去还不坏,不过里面的东西就让人倒足胃口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看着士兵们喝点热咖啡很不顺眼,他们觉得,作为一名大头兵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烘烤和研磨咖啡上实在是不务正业,就不应该容许他们做这些和当兵打仗无关的事。于是在诸多“有心人”的鼓噪和推动下,1861年底,一种名为“咖啡精华”的东西出现了。发明者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咖啡、糖和牛奶浓缩后的产物,只需一汤匙,用热水甚至冷水搅拌之后就能让人们品尝到一杯香浓美味的咖啡!按照他们的说法,这种新产品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供应给相同的部队单位,它占用的空间只有绿咖啡豆和糖的40%-48%,重量也减少了近一半。1862年经过国会批准之后,“咖啡精华”开始向军队发放,在拿到陆军部订单的几家公司当中,以美国波顿公司也就是著名的纽约炼乳公司的产品价格最令陆军部满意——每加仑只有2.66美元!陆军部的老爷们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不过在前方打生打死的士兵们对于听上去这么神奇的东西却毫不领情:这种装在马口铁罐子里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和车轴润滑油差不多,味道也一如看上去那么糟糕,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喝完之后经常引起腹泻——这得感谢那些出售变质牛奶的供应商。不用说,这华而不实的东西很快就从军队里消失了,虽然它的确算是速溶咖啡问世之前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发战争财的商人在任何年代都不缺,南北战争时期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士兵们对于咖啡的评价都还不错,因为咖啡豆的外观很好辨认,往里面掺杂使假很容易被发现,哪怕是最吝啬最狡猾的商人对此也会有所顾忌。当然,并不是没有人尝试过,一些富有创意的奸商就用黑麦冒充烤过的咖啡豆掺进袋子里,这两样东西确实有点儿相似,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还有脑子不大灵光又急着赚钱的家伙直接就往咖啡袋子里掺沙子和泥土。不过总的来说,比起别的口粮,联邦军队平时发放的咖啡豆质量还算是不错的。

咖啡的价格确实不贵,在内战前的北方,买一磅上好的咖啡也只需要20美分。但战争开始之后,由于联邦军队持续的海上封锁,南方叛乱地区战前库存的那点儿咖啡很快消耗殆尽。冒险走私进来的少量咖啡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奢侈品,价格也一路飙升,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区甚至达到每磅60美元以上!当然其中也有邦联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普通邦联士兵每月11美元的饷钱根本就消费不起,哪怕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这种稀罕物,军队能弄到的少量咖啡也被医疗部门控制起来当精神振奋剂用了。

对咖啡的渴望折磨着所有人,一些人开始绞尽脑汁寻求咖啡的替代品:菊苣根和黄秋葵种子烤焦之后算是比较靠谱;橡子、黑麦、大麦、豆类、甜菜、麦芽、麦麸、栗子、玉米粉、红薯、豌豆、花生、柿子、大米烤焦了也说得过去;用棉籽、西瓜籽、甘蔗种子、蒲公英根这些东西来冒充咖啡就有点儿脑洞大开了。总的说来,任何能想到的东西都有人尝试着烤焦之后煮煮当咖啡来喝,南方邦联官方的报纸上也居然堂而皇之地公开谈论这些咖啡代用品的话题,实在是有种自欺欺人的感觉。为了弄到些咖啡,一些脑子活络的邦联士兵私下用南方很普遍的烟草去和北方佬做交易,这也算是邦联士兵手头唯一比较宽裕的东西。只要双方还没上战场拼个你死我活,当兵的碰面的时候相互打个招呼、淘换点儿东西,军官们也都很明智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