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长久以来,光绪即位被视为慈禧太后进行专政的产物,慈禧太后通过控制幼帝进而执掌朝政。笔者认为,该说法过于片面,光绪的即位是清廷统治阶层相互妥协的产物,只不过慈禧是最大获益者。
(图)慈禧
1咸同政局的演变
咸丰帝在位期间,清廷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咸丰本人却是清朝中后期最有魄力的统治者,强于嘉庆、道光。他不拘一格用人,重新启用宗室,改变了崇满抑汉的国策,延缓了清朝的灭亡。
咸丰三年,令六弟恭亲王奕?担任军机大臣,结束了乾隆以来宗亲不得入直军机处的局面。
咸丰五年,咸丰与恭王因静妃尊号问题反目成仇,革除恭王一切职务,奕?的失势造就了肃顺的登场。肃顺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的第六子,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肃顺在处理戊午科场案时将一品大员柏葰处斩;同时提出重用汉臣,向咸丰帝推荐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官员。咸丰帝临终前,命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尽心辅弼,赞襄政务。
清朝的实权被疏远皇族掌控。
(图)咸丰帝
咸丰帝去世后,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清廷进入两宫皇太后与恭亲王辅政的时期,皇权被后权与王权的二元格局所取代。
辛酉政变是清皇室矛盾激化的产物,以恭王为首帝胤势力取代肃顺等人为代表的疏远宗室夺取了政权,确立了“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政体,三人相互制约。
三人中,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的正宫皇后,地位高于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的正宫皇后,地位最高。
慈安太后本人不过问日常琐事,但是国家大事均亲自过问,如诛杀两江总督何桂清,赐死胜保,杀死慈禧亲信太监安德海,赏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爵位,立阿鲁特氏为皇后,皆出自慈安之意。
慈禧虽然热衷于权力,处理的皆为琐事,大事均向慈安汇报。
恭亲王权力虽大,但是受到两宫的制约与打压。
同治四年,蔡寿祺弹劾奕?,两宫太后以奕?目中无人为名革其一切职务,“恭亲王著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事,不准干预公事”。朝中大臣求情,太后才允许其“任在内庭行走,并仍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议政王头衔。
同治十三年,奕?因劝阻不要重修圆明园一事惹怒同治帝,父子俱被降爵,“(奕?)著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处大臣上行走,并载澂革去贝勒,郡王衔,以示微惩。”
次日,在两宫皇太后的干预下恢复其父子爵位。
同治年间,奕?位高权重,且非太后、皇帝亲信,为帝后所忌惮,屡加贬抑,却因其无重大过失而恢复原职。
因此,在清廷权力结构中,慈安居首,慈禧次之,恭王最末,慈安对皇嗣人选具有最终决定权,慈禧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图)慈安太后
2光绪即位合理性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去世,没有子嗣,储君只能从宗室选择。
关于即位人选,史学界有多种说法。
一是溥伦说。溥伦是同治帝的下一辈,是道光帝长子奕纬嗣长孙,在溥字辈居长。
二是载澍说。来自《清朝野史大观》,同治帝密召李鸿藻嘱以后事,“以贝勒载澍入承大统”。
三是载澂。载澂是恭亲王奕?长子,是同治帝的堂弟,是宗室中载字辈的血统最高贵者。
01
溥伦,是溥字辈最年长者。溥伦是乾隆帝的五世孙,成亲王永瑆玄孙,过继给道光帝长子为嗣孙。溥伦是道光帝一脉的长曾孙,但是其父载治却是过继给奕纬为嗣的,实为乾隆子成亲王永瑆的后裔,血缘疏远,道光帝子恭王、醇王皆有子嗣,清廷没有必要立永瑆的后裔为嗣。
02
载澍,是康熙长子胤禔的后裔,血缘更远,更不可能。
03
载澂,是恭亲王长子,血统高贵。载澂不得称帝,主要由两个原因。一是品行低劣,与同治帝“娼寮酒馆,暨摊肆之女者,遍游之”,又曾诱抢族姑,“见一妇甚妖冶,率其党一拥而上,劫之去。道路沸扬,以为澂贝勒抢夺良家妇女。”更深层的原因是,一旦载澂即位,势必打破权力平衡。恭王父子遥相呼应,两宫太后与恭王相互制衡的三角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形成恭王独大的局面,因此载澂虽然出身高贵,绝不可能成为新皇帝。
两宫太后商议之后,令“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著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是咸丰与恭亲王的弟弟,在辛酉政变中捉拿肃顺立下大功,“想我二十一岁就亲手拿过肃顺。”
在恭王子嗣不得嗣立的情况下,醇王后裔与咸丰帝最为接近,立之无可厚非。史学界多认为立载湉是慈禧太后为了揽权,盖醇亲王嫡福晋,孝钦后妹也,孝钦利幼君可专政。
此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奕譞能力不及奕訢,并无政治野心,不会改变朝廷权力的分配格局,得到了太后与恭王的认同。
光绪帝的嗣立,慈禧太后成为最大受益者,她彻底掌控醇王父子,为排斥恭王做好准备。
从血统及权力分配角度来看,载湉即位符合清廷统治阶层的最高利益,实为最佳人选。
(图)光绪帝
3光绪即位的政局影响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制约慈禧太后的势力彻底荡然无存。
三年后,慈禧太后借中法战事不顺,改组军机处,史称甲申易枢。
奕?被逐出权力核心权内,从此淡出政坛,“奕?著加恩仍留世袭罔替亲王,赏食亲王全俸开去一切差使,并撤去恩加双俸。”
新军机处由礼亲王世铎主持,懿旨军机处遇重要事,会同醇亲王(奕譞)商榷行之,命贝勒奕劻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
慈禧太后用奕譞、世铎、奕劻接管奕?之权,三人行政能力远不及奕?,只是俯首听命而已。
醇王接管了恭王的权力,但是他自认才能不及兄长,清廷在国策上延续着恭王执政时期的路线。
慈禧专政时代和昔日三驾马车时期内外策略并无差异,只是决策权集中而已。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