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各车企业的财报正在陆续公布,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自然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节奏。而从各大车企的财报数据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一些车企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是一些车企的营业收入明显是增长的,但其净利润同比增长却并不明显,有的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业杂谈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是新产品研发力度大,且上市新产品还处于销量爬坡期。
众所周知,一款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一般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其产品生命周期一般为五到七年时间。对于一般车企而言,都是采取每款产品逐步研发和换代的节奏,来确保其每年的产销能够实现平稳增长。但对于一些发展历程较短,产品线还不丰富的车企,可能就会出现因为研发节奏跟不上而使得产销下滑,最终导致财务难看。如数年前的上汽乘用车和一汽轿车等,这类车企在推出新产品之初实现了产销的快速提升,但由于后期研发支撑不足,已有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面向新细分市场产品布局的节奏没跟上,导致产销下滑,营收和净利润表现不佳。应该来讲,类似这种情况,目前已经比较少见,更为常见的则是类似这类车企在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后,一方面是每款产品的研发费用都要以亿元计,另一方面又是新产品上市后也有一定阶段的销量爬坡期,也会导致出现营收和净利润表现不佳的情况。
二是新品牌建设力度大,新品牌及旗下产品还处于投入期。
这种情况应该来讲是目前可以看到的,如近期都推出了旗下高端品牌的长城汽车等。今年一季度,在财务方面,长城汽车的营业收入达到233.18亿元,同比增长11.68%,但其净利润只有19.54亿元,同比下滑18.42%;而在产销方面,长城汽车实现新车销量达到25.42万辆,同比增长达到8.88%。出现产销和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明显下滑的情况,显然与长城汽车力推旗下高端品牌WEY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全新品牌从开始规划实施到旗下第一款产品上市是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筹备时间,无论从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和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这段筹备时间显然都是净投入阶段。对于WEY这一全新品牌而言,4月份其才正式上市第一款产品,因此,前期出现净利润负增长的情况就显得很正常,并不代表其内部运营出现了问题。
三是新产能建设力度大,新生产线还没有实现常态生产。
最近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将有13家新汽车工厂正式投产,将新增年产能达到191万辆。而类似这种新产能建设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以吉利汽车路桥工厂为例,作为初期规模产能为15万辆/年的整车生产工厂,其整车生产基地的规划用地就达1101亩,总建设面积达到39.3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更是高达约100亿元。虽然在这100亿元的投资中肯定大部分会通过银行贷款等形式筹集资金,但剩余部分真金白银式的投入以及贷款部分带来的利息,无疑也会对其财务表现带来一定影响,导致财报帐面上的数据不好看。但实际从战略的角度,这样的投入显然又是制胜未来之举。因此,在这些新生产线或新生产基地没有实现正常的生产前,这种产能上的投入也是会影响财报表现的。
四是官降促销力度大,在售产品的单车利润被实质压缩。
去年以来,国内汽车行业为提振汽车产销,实施了大规模的官方降价促销举措,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在官降方面的力度都可谓是空前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些车企实现了通过官降显著提升产销的目标,从而整体上仍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但仍有一些车企在实施官降后,却并没有收获预期的产销,导致净利润反而出现实质的下滑。显然,对于这些车企而言,官降带来的在售产品单车利润实质被压缩,最终无疑就造就了一份比较难看的财报。
客观来讲,导致车企财务报表不好看的原因,除了上述罗列的几个因素外,也会基于各车企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但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单纯从车企财报的帐面数据,就来判断一家车企的运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