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认为《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孙悟空,被佛祖悄悄地除掉,并安排假的美猴王六耳猕猴取经。理由也看起来十分充分,包括地藏王菩萨不敢说明真相,佛祖和菩提祖师不和等等。我认为有这些看法得人都是断章取义,根本没有通读《西游记》。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期佛祖对美猴王的态度。
原著中第七回写道:“佛祖将五指化为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请注意,轻轻的把他压住,可见佛祖不忍心取其性命。
不然五指一用力,哪还有美猴王的活命?这一点就能说明开始的时候,佛祖就不愿意除去美猴王。
估计还有网友会提出不同看法,这是佛祖不愿落一个杀生的恶名。
那好,如果佛祖不愿意直接动手,大可借刀杀人,将美猴王直接带回天庭,交个玉皇大帝发落。
这样做不仅自己不落骂名,还能受到天庭的万分感谢。
然而佛祖没有这样做。
天庭款待佛祖的时候,巡视灵官进来禀告说“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取出一张帖子,上六个金字:“唵、嘛、呢、呗、咪、吽”,递与阿傩,贴在那山顶上。
其后佛祖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外,又发了一个慈悲心,唤来土地和揭谛,吩咐道: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如果佛祖想除掉美猴王,又为何还要再等到五百多年,在取经过程中将其除掉呢?岂不是多此一举?
不久,观世音菩萨请旨前去东土大唐时,佛祖专门取出五个宝贝,其中一个是“紧箍咒”。佛祖专门交待:“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怪,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管教他入我教来”。
佛祖为传经,不仅提前物色好了取经人,另外也安排好了随从,只是当着其他僧众的面,没有直接说出。之后观世音菩萨在路途中,先后劝服了沙僧、猪八戒、美猴王。
到这里就能看出,佛祖早就有心收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入教,因此才提前暗示观世音菩萨劝服美猴王,并送给她宝物以备后用。
其次分析一下取经途中,美猴王对唐僧的态度。
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发怒,坚决要同美猴王断绝师徒之情。唐僧心硬,行者却要坚持拜一下唐僧再走。唐僧认为他是歹人,坚持不肯。大圣见他不肯,又使个身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变出三个孙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长老下拜。
唐僧已经不认自己为徒弟,大圣却仍念及师徒之情,坚持下拜,足见美猴王有情有义。
很多网友认为代替大圣的六耳猕猴,对唐长老唯唯诺诺,也是美猴王被暗中替换的原因之一。
真是荒谬!
美猴王对师傅素来是尊重,在整个取经途中,大圣对长老都是诚心相敬,不仅鞍前马后,更是全力保护,想尽办法降妖除魔。
第三分析一下地藏王菩萨和谛听的态度。很多网友说,地藏王和谛听不敢说破害怕假美猴王,就是害怕假猴王的后台,不然地藏王菩萨为何不敢降妖呢?
错!不是菩萨不敢,而是另有原因。
地藏王菩萨的大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暂不讨论他的法力,地藏王菩萨的使命就是照看地府。即使谛听说出谁是真的美猴王,谁是假的孙行者,但是二者看起来一般无二,地藏王菩萨如何分辨,又如何助力,捉拿假的孙行者?
即使地藏王菩萨和谛听能够分辨出来,但是六耳猕猴法力与大圣一般无二,真的闹起来,顾此失彼,十八层地狱岂不是全乱了套?
再说前期在观世音菩萨那里,沙僧和惠岸行者也没有办法直接帮助美猴王,因为二者打成一团,根本无法分辨。
因此,谛听才说:“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骚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这正是谛听的忧虑所在,地府一乱,殃及人间。不能助力擒拿,正是因为谛听认为幽冥众神的主要职责是看护好地狱。所以,最后谛听说了一句:“佛法无边”。
再往后看。
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要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
依据美猴王的性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又不是假的,干嘛要逃走?因此六耳猕猴确确实实被佛祖降住了,最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很多人就此议论,说佛祖仅仅:“善哉,善哉。”也是佛祖在袒护假的美猴王。
要知道佛祖法力无边,洞晓一切,他明知六耳猕猴当于今日命绝,命数如此,所以才没有进一步责怪美猴王,但依然不忍心其死于自己面前,因此“善哉,善哉。”
要知道“善哉”的另一层意思是僧人用来当做“罪过”后的赎罪,并不是你干得好的意思。
其后的美猴王不愿回到唐僧身边,要佛祖念“松箍咒”。
佛祖恩威并举:“我教观音送你,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他命观世音菩萨亲自送美猴王回到唐僧身边,也算是给足了美猴王面子,也使得唐僧长老日后不敢再肆意赶走美猴王了。足见佛祖对取经一事,考虑的是多么周详。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很多人理解的“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的恩怨”。
很多人以《封神演义》为依据,指出菩提祖师和佛祖不和,因此佛祖想除去菩提祖师的徒弟孙悟空。
这就更加荒唐了,吴承恩出生于1501年,《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出生于1567年,因此吴承恩老先生不可能借鉴《封神演义》,相反许仲琳可能借鉴了《西游记》。
所以说,佛祖和菩提祖师的恩怨更是子虚乌有。
综合来分析,美猴王孙悟空早就是佛祖心中定好的取经人,根本不可能被替换。
不过还有人讨论六耳猕猴如何有神通的,他的兵器又是从哪儿来的,但是原著中并没有真假美猴王比试七十二般变化,比试筋斗云,比试真假如意金箍棒的片段,因此很难得知六耳猕猴的详细神通。
然而佛祖说那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以此推断六耳猕猴依据自身这么好的天赋,偷师学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寻找一件像样的兵器,也不是什么难事。
?
美猴王是所有猴子中最厉害的那一位,估计六耳猕猴听说后心痒难搔,也想功成名就,就暗中偷听并模仿美猴王,因而渐渐地学会了齐天大圣的本领。
另外,美猴王刚开始跟随唐僧长老取经的时候,也确实有二心,久而久之,慢慢就养成了他的心魔。
我们可以推断,这六耳猕猴不学美猴王的好,只学他的坏,时间长了,反而被大圣的二心附体,他刚开始并没有美猴王神通广大,因此附体后也抑制不住心魔,最终成了负面形象的美猴王。
因此可以说,六耳猕猴的出现和美猴王的二心有关,和唐僧、美猴王二者之间的嫌隙有关。
唐僧师徒一直没有发觉,最终造成了师徒离心的大劫。
所幸“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劫难过后,师徒齐心合力,终于取经归来,修成正果!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江渚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