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射死了七十余名倭寇:朝鲜开国太祖李成桂的成名之战

禑王六年(1380年)倭寇对高丽的攻击屡屡被高丽军队所阻击。同时,高丽水军也越发活跃起来。八月,海道元帅罗世、沈德符、崔茂宣,领战舰一百条,出海搜寻倭寇船队。在镇浦口这个地方,遇到了正在登岸劫掠的倭寇船队,这支规模巨大的船队有五百条船只,用绳索相连,在港口中形成了一座用船组成的船城。倭寇所用船只一般为二十余人。如果以二十人为准,五百条船意味着就有一万名以上的倭寇进入了下三道地区。

这种规模的入寇肯定不是当地守军可以应对的。哪怕这几年加强过城防,以倭寇绝对的兵力优势来说,也是没法抵御的。因此周边郡县被其屠戮殆尽。如此空前规模的进攻自然伴随着空前的收获。在高丽的史料里,倭寇转运米谷上船络绎不绝,中途洒下的米在道路上堆积了尺余厚。如果没有罗世、沈德符、崔茂宣的舰队,此次的巨大收获或许会让南朝再次反击北朝成功。如果没有两年前崔茂宣偷学到火药制造和火炮技术,倭寇如此巨大的舰队也不会遇到任何阻碍。但是历史没有如果,高丽的军舰和火炮,及时的赶到了镇浦。以以往冷兵器时代的高丽军队来说,攻击这个巨大的海上浮动要塞难度很大。然而有了火器的高丽水军,用舰炮轻易焚毁了这座巨大的船城,留在船上的倭寇被一焚而尽。逃到岸上的倭寇眼看退路断绝,狗急跳墙之下,对此次劫掠中俘获的高丽平民进行屠杀泄愤。被杀死的高丽平民尸体堆积如山,附近城镇居民仅有三百三十多人生还。

退路已绝的倭寇破罐破摔,开始往高丽内地进发,沿着利山、永同、黄涧、御侮、中牟、化宁、功城、靑利等县一路突进,所过焚毁一空。倭寇随后攻占了庆尚道首府之一的尚州,将这座命名了庆尚道尚字的城付之一炬。由于担心生路已绝的几千残倭狗急跳墙,也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高丽方试图招降这股没了船的倭寇。当全罗道元帅的招降使节到达尚州的时候,在尚州暂时休整的这股残倭已经饮酒七日了。待打发走以探得虚实的高丽使节后,倭寇残忍的将俘获的高丽二三岁幼女剖心挖腹,刷洗干净后置酒祭天。然后跳出高丽未能来得及合围的包围圈,奔袭善州,猝不及防的高丽守军战败,善州也被焚毁。随后倭寇进攻京山府,所过一片赤地。

在这种情况下,禑王以李成桂为杨广、全罗、庆尙三道都巡察使,前往讨伐这股残倭,赞成事边安烈为都体察使,作为李成桂的副将。评理王福命、评理禹仁烈、右使都吉敷、知门下朴林宗、商议洪仁桂、密直林成味、陟山君李元桂均为各部元帅,皆受李成桂所节制。当军队出来到长湍,天空之中白虹贯日。白虹贯日,是出征大吉,象征此战必胜。

当李成桂所部白虹贯日士气大振的时候,下三道原有守军在斐克廉的带领下,领着三道合计九个元帅,与这股残倭在京山府的沙斤乃驿相遇。含斐克廉本人在内,这支仓促而来的军队一共有十个元帅。如此糟糕的指挥下的高丽军队碰到没打算继续活下去的几千倭寇,自然不堪一击。十个元帅当场战死了两个,士兵阵亡五百余人,斐克廉退守南原山城。大胜之后的这股残倭屠了咸阳城,攻打南原山城未能成功,于是转头焚了云峰县,屯兵在引月驿,声言北上。等李成桂到达南原之后,迎接他的是高丽军尸横遍野的惨状。第二天李成桂打算出兵的时候,部将们已经不敢主动出战了。大怒之下的李成桂强令各部出战。在距离倭寇数十里的黄山西北鼎山峰,李成桂判断倭寇会从右边的山谷险道进攻已方侧后,于是他和部将约定,他从险道出发,其他人从正面大道牵制。

▲影视太祖李成桂

李成桂军事判断能力相当不错,他在险道上的确遇到了打算抄高丽军队后路的倭寇。然而他的友军,在大道上遇到了倭寇之后,直接不战而溃,把李成桂一路军队丢进了倭寇前后夹击的包围圈里。孤军直入的李成桂被友军送到了十倍与其的倭寇面前。在这种绝对不利的情况下,一般人肯定望风而逃。而李成桂这个时候显出了其能在整个高丽军队中脱颖而出的闪光点,狭路相逢勇者胜!李成桂走的是险路,道路狭窄。倭寇虽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然而过于狭窄的道路使得倭寇的人员优势完全没法发挥。李成桂所部弓马娴熟,高丽军队所用弓箭学于中国的筋角复合弓,射程远,劲力强。在威力和射程上要超过日本国内的竹木弓。

倭寇只能顶着高丽军队的弓箭攒射来打接近战,然而地形的限制使得倭寇完全没法展开军队,只能排成一路狭长的纵队顶着箭雨前突。而更不巧的是,下雨之后的道路非常泥泞,人马只能在泥地里困难地挪动,根本跑不起来。打算捡便宜的倭寇被射了个落花流水。近乎活靶子的倭寇在三次突击被李成桂所部全灭后,精锐尽丧、士气已竭。丢下了一路的尸体退回了山上。而李成桂却无一伤亡,阵前督战的李成桂,一人就射死了七十余名倭寇。

从战术角度分析,李成桂在险路上碰到的是当作奇兵抄袭后路的那一部分倭寇,战斗力其实不容小觑。因为倭寇通常深入敌后的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士兵。然而再精锐的士兵面对天时不在——刚刚下过雨,道路雨后泥泞,突击困难;地利不利——险道狭窄,能展开面积有限,人员优势完全没法发挥;人和完全没有——退路已绝等不利条件,就算再蛮勇作战,也无法扭转败局。反观李成桂,天时有——雨后泥泞的道路限制了敌方的机动性,方便自己的弓箭手练习射击活靶;地利得——狭窄的道路使得自己的人数劣势完全消失;人和占——李成桂身为全军主帅亲自在阵前连毙七十余人。此消彼长,当精挑细选的倭寇奇兵被填进了山间小道的泥泞之中后,气势已泄的这股残倭已经无野战之心。放弃了自己的人员优势,龟缩到山上,凭险自固了。

凭险这两个字,意味着这个地形限制了进攻路线,使得进攻方无法发挥人员优势一涌而上。而反过来,也意味着自己也无法发挥人员优势。自己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防守,意味着对方也只需不多的兵力就可以对抗。这也就使得兵力远不如倭寇的李成桂孤军,有了以少攻多的本钱。以李成桂的兵力,如果倭寇不上山而选择在平敞的地方作战,这股拥有相当多骑兵的倭寇,并不是没有翻身的本钱,甚至打赢的可能性相当高。然而倭寇蛮勇之气一泄,抛弃了自己的优势,登山而自投死路了。

倭寇据险,李成桂趁机直接把路口一堵,这票倭寇就成了自己进翁里的瓮中之鳖。趁着倭寇还没反应过来,李成桂亲临一线南北夹攻,所乘战马三死三换,左腿中箭扔拔箭死战。李成桂指天大喊:“怕死的就回去,我一个人死也要死在前面”。主将做到这份上,士兵只能皆殊死作战向前,但是毕竟人员劣势太大,一时难以取得进展。而倭寇的年轻主将也在阵前骑马持枪,奋勇作战,以激励其部下。高丽军用蒙古语来称赞了这个年轻将领,“阿只”是朝鲜语的少年,“拔都”是蒙古语的勇士。这个在阵前骑马持枪,激励着士气已颓的手下们的青年将领,就是倭寇史上赫赫有名的阿只拔都。

▲平安时代中期至南北朝时期骑马上级武士所穿日式大铠(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蔵沢泻縅大铠)

可这个阿只拔都的亲临一线,却也没能扭转战局。李成桂第一箭射歪其头盔,第二箭将其头盔射落,头盔一落,李成桂身边的亲兵李豆兰跟着一箭射穿这个阿只拔都太阳穴。

主将一死,士气全无的倭寇直接弃械而逃。登山据险而守的恶果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从山下往山顶根本无路逃。高丽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些在自己国家烧杀抢掠的亡命徒。除了一开始逃入深山的七十余人外,其余倭寇一个不漏的被砍了脑袋。此战高丽军大获全胜,缴获器械无数,马一千六百余匹,斩获的倭寇首级堆积如山,附近川流尽赤,河水六、七日而色不变。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