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必要性-从儿童发展心理、性心理、学校教育心理、职业规划心理、社会心理、职场心理、婚恋心理、人际心理、危机心理等维度进行全面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唤醒,提高全民心理意识和心理异常识别水平。而不是等孩子出走反社会或者自杀才去注意才去挽救。
2、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推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提前介入,并前置到问题发现之初的水平。大力鼓励全民使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让全民意识到心理问题就像生理问题一样可以容易的去咨询,去治疗,去获得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
3、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递进、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和心理工作者的作用。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4、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普遍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EAP-员工心理安全与和谐组织建设服务)
2)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SAP-学校师生心理援助服务)
3)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心理健康(CAP-和谐社区心理援助服务)
4)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各地综治、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高度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社会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
5)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康复模式,做好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的有效衔接。
5、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托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或计生办),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
2)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协调组织志愿者,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3)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部门要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4)加强规范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规范管理。工商部门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依有关主管部门提请,依法予以吊销营业执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指导中医医疗机构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等组织负责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工作对象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6、大力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通过购买社会心理机构的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